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福建东南沿海变质带研究新进展
摘    要:福建省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南边缘,隔海峡与台湾相望,东濒太平洋,是大地构造的转接部位,地质构造甚为独特,中生代火山喷发活动十分强烈,侵入岩广为分布,变质岩也很特殊,这里是研究东亚与西太平洋地质构造、成矿作用及其演化历史的重要地区,其地理地质位置极为优越,对这个地区研究的重要意义,已为国内外地质学家瞩目。东南沿海变质带北起闽江口马祖岛附近,向西南经平潭、莆田、晋江、东山、南澳等入海,长达400余公里,宽度38—58公里。西部为片理化火山岩的剪切变质带,东部为变粒岩、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等,邻海域为混合岩与片岩。这一套变质岩系,最初被认为是华夏古陆的一部分,1962年1∶100万福州幅地质图(1965年出版)将其时代定为前震旦纪;同年刘征瑞提出其中某些岩石与中生代火山岩可以对比;1∶20万区调结果,福建省区域地质志认为它们是由中生代晚三叠世至侏罗纪的岩层形成的低压型区域变质带。70年代后期通过钾氩法测得其年龄在60—202百万年间,近年来的研究获得483百万年(扬泰铭1985)和535百万年(谢窦克1986)的年龄资料。近期,施满堂、黄辉等采获了微体化石;闽东南队获得593.3百万年的年龄资料,并发现古构造遗迹。这里先作以报导,本刊将陆续刊出有关研究成果。东南沿海变质带的研究在深入进行,可望获得较大突破。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