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CO_2-H_2O流体不混溶对Au溶解度的影响——以贵州省贞丰县水银洞金矿床为例
引用本文:李保华,顾雪祥,李黎,徐仕海,付绍洪,陈翠华,董树义.CO_2-H_2O流体不混溶对Au溶解度的影响——以贵州省贞丰县水银洞金矿床为例[J].中国区域地质,2011(5):766-772.
作者姓名:李保华  顾雪祥  李黎  徐仕海  付绍洪  陈翠华  董树义
作者单位:[1]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3]南达科他州州立大学,南达科他州布鲁金斯57007 [4]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床流体不混溶成矿作用研究》(批准号:4087303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沉积盆地中金属成矿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以右江、兰坪盆地为例》(批准号:40930423)
摘    要:运用热力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了CO2-H2O流体不混溶作用对Au的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州水银洞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是一种富含挥发分(fCO2=70.79MPa)、酸性(pH=3.71)、还原性(fO2=0.50×10-36MPa)、中温(267℃)、具有超压(180MPa)性质的含Au(a∑Au=3.744×10-8mol/L)流体。当超压流体的封闭层——炭质页岩因断裂作用而被破坏时,热液体系的压力发生骤降(28.50~35.30MPa),CO2-H2O流体发生不混溶作用,并有大量CO2溢出。CO2的流失可使成矿溶液的CO2逸度和O2逸度降低(fCO2=0.80MPa、fO2=2.512×10-42MPa),酸碱度升高(pH=4.32),同时伴随温度的下降(224℃),成矿热液中Au溶解度的降低(a∑Au=3.790×10-9mol/L),从而快速沉淀下来成矿。

关 键 词:水银洞金矿床  流体包裹体  CO2-H2O流体  不混溶作用  Au的溶解度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