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燕山地区中生代盆地演化及构造体制
作者姓名:刘少峰  李忠  张金芳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3.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北京,10008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G199904330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编号:KZCX1-07)和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共同资助
摘    要:燕山地区中生代盆地经历了重要的构造变革, 由前晚三叠世台缘克拉通盆地转变为晚三叠世至晚侏罗世挠曲盆地, 进而再次转变为晚侏罗世晚期至早白垩世裂谷盆地. 晚三叠世和晚侏罗世响应两次板内强变形作用, 分别沿逆冲带边缘沉积了杏石口组和土城子组粗碎屑冲积体系; 早白垩世受转换伸展断层控制, 盆地充填以扇三角洲-湖泊体系为主. 晚三叠世挠曲盆地的沉积碎屑成分反映了源区元古界和太古界地层的剥露过程; 而晚侏罗世挠曲盆地则反映了源区受早期沉积覆盖的火山碎屑岩的剥蚀及其基底岩石的剥露过程. 原型盆地再造结果显示, 早侏罗世至晚侏罗世早期盆地展布具有向近北东东向和近东西向迁移的趋势; 早白垩世盆地呈北北东向横跨于前期盆地之上. 两期盆地分别受控于不同的构造体制.

关 键 词:燕山  中生代  盆地沉积物源  源区剥露过程  盆地演化  构造体制
修稿时间:2003-10-17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