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热带雷州半岛北部地区末次冰期气候变化的特征与机制
引用本文:曹家元.中国热带雷州半岛北部地区末次冰期气候变化的特征与机制[J].地质学报,2013,87(8):1179-1192.
作者姓名:曹家元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州,510631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 41071137,40671189)、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 S2011010003413,8151063101000044)、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及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编号 2012kyjj110)等项目共同资助的成果。
摘    要:本文通过对雷州半岛北部屋山和下录泥炭沉积剖面,以及泉水河湖相沉积剖面沉积物有机质δ13C分析,重建了我国热带北部地区48~10cal ka BP期间的气候变化历史。通过与3个剖面的烧失量(LOI)、有机质含量(OM)、腐殖化度(HD)、低频磁化率(χlf)、干密度(DD)等气候代用指标的对比分析:δ13 Corg低值指示气候较为暖湿,东亚夏季风较强;δ13 Corg高值则指示气候较为冷干,东亚夏季风较弱。研究表明我国热带北部地区在48~28cal ka BP之间气候较为暖湿。在22cal ka BP(或20cal ka BP)左右,研究区域气候发生急剧变化,其中最干冷的阶段出现在18~16cal ka BP,反映了东亚夏季风的衰弱,可能与末次盛冰期(LGM)的到来有一定关系。12cal ka BP之后该区域气候又逐渐转为暖湿。在48~10cal ka BP之间,3个剖面δ13 Corg值的若干正偏方向的扰动则表明C4植被或者偏正的C3植被的扩张,这些千年尺度的正偏扰动可能与Heinrich事件以及格陵兰冰芯和葫芦洞石笋所检测出来的千年尺度的冷干事件有关。研究还发现,3个研究剖面的δ13 Corg记录反映的我国热带北部气候变化与南半球巴西石笋记录的南美季风变化呈反位相关系,这表明我国热带地区末次冰期的气候变化主要与太阳辐射的变化,以及受太阳辐射驱动的热带辐合带(ITCZ)的迁移有关。ITCZ的迁移可能会引起哈德莱环流经向上分布的不对称,进而改变经向上的水汽传输,使得南北半球低纬度地区气候变化相反。南半球高纬度地区也可能通过"推拉"机制影响到雷州半岛北部地区的气候变化。

关 键 词:碳同位素  末次冰期  气候变化  热带  雷州半岛
收稿时间:2012/5/19 0:00:00
修稿时间:2012/10/18 0:00:00

Variation and mechanism of paleoclimate in the Last Glaciation in the tropic northern Leizhou Peninsula in South China
caojiayuan.Variation and mechanism of paleoclimate in the Last Glaciation in the tropic northern Leizhou Peninsula in South China[J].Acta Geologica Sinica,2013,87(8):1179-1192.
Authors:caojiayuan
Institution: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510631
Abstract:
Keywords:Carbon isotope  Last glaciation  Climate changes  Tropic region  Leizhou Peninsula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