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云南哀牢山喜马拉雅期碰撞造山型金矿矿化机制和成矿模式
引用本文:孙晓明,熊德信,翟伟,石贵勇,王生伟.云南哀牢山喜马拉雅期碰撞造山型金矿矿化机制和成矿模式[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8,27(Z1).
作者姓名:孙晓明  熊德信  翟伟  石贵勇  王生伟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摘    要:国际上流行的造山型金矿理论主要是在前寒武古老克拉通剪切带型金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流行观点认为:造山型金矿主要发育在增生造山带,而碰撞造山带似乎不利于成矿.然而,我国西南地区喜马拉雅期造山型金矿大量发育,至少形成了2条重要的金矿带,即滇西哀牢山金矿带和川西锦屏山金矿带,前者受哀牢山大型走滑剪切带控制,后者受剪切带和层间滑脱带控制.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