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淮河流域汛期面雨量多模式预报检验评估
引用本文:刘静,叶金印,张晓红,王皓.淮河流域汛期面雨量多模式预报检验评估[J].湖北气象,2014(1).
作者姓名:刘静  叶金印  张晓红  王皓
作者单位:淮河流域气象中心;
基金项目:淮河流域气象开放研究基金项目(HRM201207);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0806002,GYHY201006037);安徽省气象局预报员专项(AHYBY201203)
摘    要:基于站点观测资料和四个数值模式预报资料,以2011—2012年汛期(6—8月)为例,评估四个模式对淮河流域15个子单元客观面雨量预报效果。这四个模式为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简称ECMWF)全球模式、日本气象厅(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简称JMA)全球模式、安徽省气象台业务中尺度模式MM5(Mesoscale Model Version 5)和WRF(Weather ResearchForecasting)。15个子单元面雨量预报值采用网格算术平均法计算,面雨量实况值采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检验评估采用平均绝对误差、模糊评分、正确率以及TS评分。检验评估结果表明:1)ECMWF预报效果整体上优于其他模式,尤其是在小雨到大雨等级优势明显;JMA、MM5以及WRF的预报效果依次降低。2)各模式预报效果均表现出随降水等级(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增大而下降的趋势。3)随预报时效(24、48、72 h)延长,各模式预报效果逐渐下降。4)分析典型个例发现,ECMWF、JMA及WRF对于24 h预报时效的强、弱降水过程,预报效果存在较明显差异,对于强降水过程预报等级偏小;MM5对于强、弱过程预报等级均有所偏大。

关 键 词:淮河流域  面雨量预报  数值模式  预报检验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