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99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127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nhomogeneous substrate analysis using EM300 backscatter imager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ckscatter reflectivity from multibeam echo-sounders provides a powerful tool to efficiently characterize seafloor substrates. A comprehensive EM300 bathymetric and backscatter survey has been completed of Cook Strait, in central New Zealand. This paper present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realtime corrections applied to the raw EM300 multibeam data and additional corrections required to compute angular variations of the backscatter strength. The corrections, including the local absorption coefficient, the influence of seafloor topography and sound refraction in the water column, are determined for different Cook Strait seafloor substrates. Modifying MB-System software code, we extracted the backscatter signal parameters in order to quantify the raw backscatter strength and apply additional processing. Profiles of backscatter strength versus incidence angle were computed for a variety of sites characterized by flat seafloor and homogeneous substrates, and for which ground-truth data were available. For each homogeneous site, different but characteristic backscatter profiles are observed that can be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sediment facies. To analyze heterogeneous substrates, we present a statistical technique, based on a 3-dimensional distribution of (incidence angle, backscatter strength) couples that preserves geological information of the substrate components. This analysis, using backscatter data acquired on a submarine volcano, north of New Zealand, clearly differentiates soft sediments and lava flows within a heterogeneous substrate.  相似文献   
2.
徐君亮 《海岸工程》1999,18(2):18-22
根据国际形象设计发展趋势,提出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应有3个层次:一是城市旅游整体形象;二是城市旅游吸引物的特色形象;三是旅游企业形象。根据Jensen-Verbeke都市旅游产品界定模式,结合广州实际,分析了广州的旅游吸引物,将广州旅游形象定位为(1)商都旅游,包括购物,美食、商务旅游和现代化城市景观的游览;(2)近现代史迹旅游,包括古代史迹和建筑艺术的观赏,其形象口号为“两个中心”,即商贸中心和近现  相似文献   
3.
方念乔  胡超涌 《地学前缘》2008,15(4):132-137
文中讨论了一种评估古气温变化的新方法。我们成功地利用石笋流体包裹体所捕获的Xe/Ar比值,重建了末次冰盛期以来盛行东亚季风的长江中游地区的气候演化。一种表达成ln(CXe/CAr)的对数式被证明与冷暖周期变化具有密切的关系。从研究的石笋中所提出的δ13C与Mg/Ca曲线一般随区域古气温波动而变化,但不能排除其中有另类气候信号的叠加。我们的工作则明确地指出,流体包裹体所记录的Xe/Ar在各种反映温度变化的替代指标中可能是最好的一种。整体而言,ln(CXe/CAr)曲线与那些基本随暖期和冷期振荡的曲线保持一致。将稀有气体曲线与δ13C和Mg/Ca信号整合对比之后,我们在研究区划分出末次冰盛期以来8组暖/冷旋回。整合后的气温变化模式合理地解释了过去20000年里的区域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山西地震》创刊20年的历史,叙述了《山西地震》.编辑部在自身建设、执行科技期刊编排标准、为防震减灾事业默默奉献的情况,总结了经验、教训,指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近50 a渭河流域洪水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琼华  赵景波 《中国沙漠》2006,26(1):117-121
 通过对近50 a渭河流域洪水的年际变化、月际变化和潼关高程变化的综合分析得出,造成该流域洪水灾害的原因有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和年际变化大,滩面淤积加重,支流河口淤塞以及河势、流态的恶化等。针对这些原因,根据渭河流域洪水灾害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即降低下游高程,减少河道的淤积,增大河道泄洪能力;利用水库进行调水调沙,引进客水冲刷渭河下游;防洪工程要除险加固,提高防洪标准与抗洪能力;恢复林草植被,遏止水土流失,从源头上控制泥沙入河等。  相似文献   
6.
FW-300型非开挖导向钻机给进机构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指出了对非开挖钻机给进机构的基本要求,着重介绍了FW-300型非开挖导向钻机机构的设计思想及主要部件设计。  相似文献   
7.
1999年台湾7.6级大震与江苏-南黄海地区中强震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讨论了台湾地区7级大震与本区中强震之间相关关系,指出1999年台湾7.6级大震后2-3年内,本区将有5-6级中强震发生。同时应用可公度模型和“带头地震”的异年倍九法联合对本区中强震发震时间进行分析预测。结论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应用于本区短临地震预报实践。  相似文献   
8.
现代沉积的210Pb计年   总被引:74,自引:10,他引:7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国江 《第四纪研究》1997,17(3):230-239
210Pb具有百年时间尺度沉积计年的重要价值。210Pbex计年假设:沉积物是封闭系统;进入水体的210Pb能有效地转移到沉积物中并不发生沉积后迁移;非过剩210Pb与其母体226Ra保持平衡。210Pbex计年可用稳定输入通量-稳定沉积物堆积速率模式、常量初始浓度模式或恒定补给速率模式。沉积物柱芯必须保持原态并以0.5~1cm间隔分截;用相应层节226Ra校正。沉积物表层混合作用及222Rn的丢失可能导致顶部210Pbex异常。季节性缺氧湖泊沉积物顶部可能存在210Pb及210Po的再迁移。210Pb与137Cs两种计年方法原理上具有根本差别。210Pb,137Cs与沉积纹理方法对比是准确计年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近13万年来黄土高原干湿气候的时空变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四纪时期,黄土高原粉尘物质的搬运、沉积及其后的成土过程受控于干湿气候的变化。对黄土高原这一特定地区而言,风成沉积序列在地域上的差异主要与东亚地区的季风环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有关。本文的研究揭示出,近13万年里,最为显著的成壤期有6期,与这6个成壤期对应的时段也应当是夏季风环流加强、气候温湿的时期;在空间上,全新世适宜期及末次间冰期中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5a,5c,5e对应的时期,夏季风足可以深入到毛乌素沙漠腹地,并具有占优势的环境效应。在阶段3的早、晚期及5b时期夏季风虽然也能深入沙漠-黄土边界带,但其环境效应在黄土高原北部及毛乌素沙漠南缘已不再显著。在阶段2、阶段4及阶段3的中期夏季风已不能深入沙漠-黄土边界带。  相似文献   
10.
渤海盆地现代构造应力场与强震活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渤海位于北华北新生代裂陷盆地的东部,是一个晚第四纪形成的内陆海盆. 渤海盆地活动断裂发育,地震活动强烈,交会于渤海中部的NE向营口——潍坊断裂带北段、庙西北——黄河口——临邑断裂带及NW向北京——蓬莱断裂带是主要的活动构造带,将海区分成4个次级新构造区,成为现代应力场作用的构造基础. 综合研究38个震源机制解和75个井区应力场等资料,以及构造应力场二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渤海及其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压应力方向为NE60~90,张应力为SN——NW30;以水平和近水平应力作用为主;不同构造区主应力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异. 现今渤海地区地壳发育以NNE——NE和NW——WNW走向的共轭剪切破裂为特征,是控制地震活动的主要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