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工程场地砂土液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介绍了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工程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中对饱和砂土液化的分析方法及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自然灾害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重庆市自然灾害情况及其信息管理现状分析入手,构建了重庆市自然灾害管理信息系统目标、整体设计和界面开发。重庆市自然灾害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4个模块组成:自然灾害数据库模块、远程通信管理模块、应用分析模型库模块及决策支持模块,它们通过一定的数据接口连结,在GIS平台上成为一体化系统,对重庆市自然灾害进行有效地管理和监测,从而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基于人文地理视角下的城市创意产业图像可视化分析对城市深层次空间综合和区域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Swarm群智能动态时空建模难以满足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可视化发展。本文研究目标是,从城市区域创意产业空间聚类影响因素指标出发,创新性地提出区域空间动态集聚轨迹算法(Density-Based Interest Spatial Clustering of Path,DBICP),并与计算机浏览器共建聚类可视化图像,为城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首先,根据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利用2014—2018年空间卡口流量数据和产业指标数据进行预处理,构建空间标准聚类算法DBSCAN。然后,对其进行聚类密度分级优化形成全新DBICP算法并得出初步轨迹图像。最后,通过源码转译实现了浏览器界面下空间动态集聚轨迹图像的输出。结果表明:以上海市为例,普陀区、浦东新区、徐汇地区的创意产业空间分布形成了3种不同的聚类模式,并相应提出了分摊、均布、虹吸的管控策略。此方法克服了传统图像的聚类分级和轨迹测量的缺失,可以有效地从指标数据中发现图像轨迹聚类信息,体现了地理信息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交叉融合。也为大数据动态图像的集聚方法提供了全新视角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浅部数层硬土的沉积环境、时代及划分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市陆域东部滨海平原区埋深三、五十米以上及西部湖沼平原区埋深二十多米以上分布有数层“硬土”,现在可以确定,均属于晚更新世晚期的陆相沉积。  相似文献   
5.
重庆地区岩溶地下河水溶解无机碳及其稳定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蒲俊兵 《中国岩溶》2013,32(2):123-132
稳定碳同位素是指示岩溶动力系统碳来源及转化的重要指标。为揭示重庆地区岩溶地下水中溶解无机碳基本特征和碳来源,本文对该地区63条岩溶地下河水样进行了水化学和碳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地下河水溶解无机碳主要表现形式为HCO3-,雨季由于稀释作用其浓度低于旱季。重庆岩溶地下河水δ13C-DIC(V-PDB)旱季变化范围为-15.34 ‰~-5.89 ‰,雨季变化范围为-17.40 ‰~-4.23 ‰。根据δ13C同位素质量平衡方法,计算得到重庆地下河旱季碳酸盐岩溶蚀对DIC贡献为45.1 % ~79.7 %,雨季平均为34.6 %~82.1 % 。计算结果表明,在人类活动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岩溶水体DIC通量中碳酸盐岩溶解来源的DIC和其参与岩溶地下水δ13C值的形成并不一定是岩溶作用理论方程中所计算的50 %,而是有一定的变化范围。因此在计算岩溶作用碳汇时,建议通过δ13C值扣除碳酸盐岩溶蚀形成DIC的通量后再来推算岩溶作用形成的碳汇量。   相似文献   
6.
主体功能区规划已上升为国家制度和战略,对中国长期空间发展格局优化与再组织将发挥积极的引导和约束作用。从地域性角度出发,探寻主体功能区发生性(形成与演化)和反馈性(识别与规划)时空机理与规律是地理学具有时代意义的重要科学问题。以重庆市为例,通过国土空间开发条件综合评价,识别了主体功能区划分的适宜性空间格局。基于对西南山区发展约束条件的基本认识,提出了地域主体功能空间分异的主导性约束假设,设定地形和区位为原生性主导因素,验证了其与区划指标系统的定量关联性,以此为基础解析了主导因素约束机理并提出了地域主体功能区的空间稳定性机制。研究发现:①开发与保护适宜性识别结果的格局指向清晰。城市化适宜的区域主要集中于都市区和部分周边区县,区域副中心(万州和黔江)适宜性也相对较高。生态保护适宜的区域集中于渝东北秦巴山区及部分三峡库区区县,同时包括渝东南武陵山区所在区县。②地形和区位因子在本区域对主体功能区的识别与形成具有主导约束作用。回归分析显示,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与地形因子相关性水平达到显著的超过70%,区位因子超过40%;两者综合后与区划标志变量(A、B指数)的相线性相关拟合度R2均超过0.8;地理探测器发现,地形和区位因子对区划指标的约束性分别有9个和7个达到0.05显著性水平,对A、B指数的解释度分别约为70%和60%,两者叠加后,约束水平全部达到显著,对A、B指数的解释度在90%左右。③空间稳定性机制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基于主导因素约束的稳定性传递机制,称为客观稳定性;其二是基于指标体系的局域相对性和算法的内部抵消机制,称为主观稳定性。两种机制的协同性验证了区划技术系统的地域适应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区域稳定性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重庆直辖市建立后 ,其幅员面积由原来的 2 .3万km2 扩大到 8.2万km2 ,原有资源与环境数据已不能满足政府决策的需要 ,因而比较系统地分析评价区域稳定性对重庆直辖市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重大工程选址与布局及移民搬迁 ,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利用层次分析两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重庆直辖市全境进行了区域稳定性评价工作 ,编制了区域稳定性评价图。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环境灾害管理信息系统是以环境灾害综合管理与科学决策为目标,在GIS平台上构建的具有一定系统结构、功能以及地学分析模型,通过一定的数据接口连结与GIS紧密结合的一体化系统。整个系统由领导层、管理层和基础层3个层次以及环境灾害数据库、远程通信管理、应用分析和决策支持4个主要模块组成,并通过一定数据接口,实现各种地学分析模型与GIS系统的紧密集成,并具有统一的用户界面。系统的建立将有利于重庆市对环境灾害进行有效的综合管理、监测并提供决策支持,从而减少区域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新疆512矿床层间氧化带的特征,论述了层间氧化带及埋藏型古地表氧化带的主要特点,并得出层间氧化带的鉴别特征:后成因,对个别含水层的依存性,剖面上呈舌状,沿地层倾向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及一定的矿物组合等。  相似文献   
10.
全面分析了通口河袭夺对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重新分布以及旅游资源形成的影响,并对各类资源的开发现状和前景作了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