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3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IN T R O D U C T IO NAn image isa setofbelief,s ideasand impressionsthatapersonholdsaboutan object(KOTLER,1991).Similar-lydefinitionistheimage of a destinationas thesum ofbelief,sideasand impressionsthatpeoplehave ofa placeor destination(CROMPTON,1979;KO…  相似文献   
2.
江郎山风景区旅游形象策划和区域协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旅游地形象策划”(TDI)是当今旅游学和旅游业界关心的一个现实课题,文章对浙江省江郎山这样一处地处偏僻但景观壮美的风景区实例,设计其旅游形象总体构思,行为准则和视觉形象,并对“浙中丹霞走廊”旅游区域协作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3.
我国入境旅游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入境旅游人数以及旅游(外汇)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旅游实力和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在回顾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20多年入境旅游方面有关指标的分析总结了我国入境旅游具有增长的持续性、波动性和阶段性,入境旅游发展的脆弱性和集中性等特点。针对入境旅游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加快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城市体系的长江三角洲旅游地域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分析了长江三角洲旅游资源的分布格局及长三角旅游发展的整体性现状,认为长三角旅游整体发展的协调性不足。然后从城市体系与区域旅游整体发展耦合的角度出发,引入了长江三角洲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空间结构、交通网络结构和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的分析研究,并以此划分出了长三角两个层次的旅游地域系统,给出了长三角地域旅游城市网络体系的空间组织。最后提出了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联动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杨昀  保继刚 《地理学报》2016,71(12):2199-2211
阳朔县作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旅游的县之一,其演化历程具有独特性和典型性。在旅游参与期曾出现过一段主客关系和谐、商业秩序与休闲氛围俱佳的“西街现象”,引起媒体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尚缺乏学术层面的解读。本文采用实证归纳的案例研究方法,借鉴旅游治理和目的地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了“西街现象”的形成过程与内在机理,得出以下结论和启示:在旅游发展初期,信息完全的理性旅游消费者的到来,有助于规范目的地的商业经营环境。市场与社区自下而上互动协商达成共识的秩序,促成激励诚信经营的非正式制度嵌入于人际网络和旅游交易的场域之中,政府顺应市场规律即能实现“无为而治”的良性发展状态。本文通过归纳以有预算的理性游客作为市场推动力所触发的旅游地的发展特点,部分回应消费转型背景下旅游市场理性回归后的可能影响。对现实的启发是,适当控制旅游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给予本地人成长的时间和空间,教育游客与提升政府监管力度双管齐下,建立规则在先,更利于目的地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朱芳  苏勤  陶云  沈惊宏 《热带地理》2020,40(4):636-648
日常生活环境和旅游目的地环境都可以为个体提供恢复的机会,不同环境的属性特征导致不同程度的恢复。为了探究环境类型与恢复性效应之间的关系及停留时间的调节作用,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利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混合设计方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游客在不同环境中的恢复性效应,并对这一现象提供心理上的解释。结果表明:1)恢复体验的4个维度(放松体验、心理脱离、掌握体验、控制体验)在旅游目的地环境中的得分均高于日常生活环境。2)掌握和控制体验维度在城市旅游目的地中的变化程度高于乡村旅游目的地,两种类型目的地的放松和心理脱离维度差异较小。3)随着在目的地停留时间的延长,乡村旅游目的地放松体验和心理脱离维度变化程度高于城市旅游目的地,两种类型目的地环境恢复性效应会相互靠近。因此,游客的环境恢复性效应不仅受到环境和目的地类型的影响,同时还与游客的适应程度有关,且受到其停留时间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距离是影响人类各种空间行为的重要因素,也是探索旅游者行为规律的重要变量。然而,现有的旅游者目的地决策模型多将其作为约束条件处理,充分讨论了距离的阻力机制,却忽视了对其引力机制的探索,也因此导致了理论与营销实践层面的不足。本文提出“距离欲”来表述距离的引力作用,基于其审美情感基本属性,将其细分为认知维度、情感维度和旅游动机维度3个维度;根据旅游者旅游审美需求特点,从现代性审美视角切入,将其细分为游戏的距离欲、时尚的距离欲、冒险的距离欲3个层次,并进行了理论阐述。研究进一步指出,距离欲是旅游者对距离意义的解读,距离欲概念的提出为旅游者外出旅游的动机提供了新的解释,旅游者对诗意“远方”的追求,是旅游者基本的审美需求,也是人类超越自我的本质追求,还是高速发展的流动性社会中个体抵御异化的审美救赎。距离欲同时为我们进一步认识旅游的本质提供了新的解读视角,旅游活动带来的距离的审美体验能够参与建构和重塑旅游者的心理结构,在帮助旅游者更好的重返现实世界的同时,还积极的促进旅游者以和谐、宽容、独立的美学境界来重塑现实世界。本文从距离视角切入,进一步证实了旅游活动在旅游者个体、群体乃至全人类生存品质提升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通过对距离欲与其他行为变量的关系的进一步梳理,最终形成了距离与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基本解释框架。对距离欲的深入探索能够为全球化的流动时代下旅游者外出旅游动机分析提供新解释,为旅游本质的解读提供新线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旅游者目的地选择模型的解释力与预测力提供了可能性,为目的地营销机构针对感知距离的精准营销战略的制定提供新思路,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与障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的DPSIR模型构建了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选取中国12个县级地域单元的海岛作为研究区,通过TOPSIS模型对其2018年的生态安全水平进行测度,并根据其贴近度指数划分为不安全、较不安全、比较安全、安全4个等级,引用障碍度模型对影响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生态安全的障碍因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洞头区、崇明区、定海区的生态安全等级为不安全;平潭县、嵊泗县、普陀区、玉环市和南澳县为较不安全;长岛县和岱山县为较安全;长海县和东山县为安全状态,研究区内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的生态安全面临着较大威胁。(2)压力系统中海岛脆弱性和响应系统中生态保护力度是生态安全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而自然灾害对海岛的损害、环保资金支持力度不足以及有限的海岛空间承载量又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基于障碍因素的诊断,提出了生态安全水平提升的策略,为保障我国海岛的生态安全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9.
广州城市居民地方依恋测度与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蓉  黄旭  刘晔  李志刚 《地理学报》2019,74(2):379-393
“地方依恋”问题涉及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城市学等多个学科,已经成为中国快速城市化时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伴随大城市内部空间的剧烈重构,城市居民对其居住空间的地方依恋也在不断变化,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选取广州23个典型社区,通过量表测度居民的地方依恋,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等计量方法,探索社区信任、社区满意度等要素对居民地方依恋的作用机理。同时,系统对比了居民对于不同空间尺度的地方依恋,如社区尺度和城市尺度,并对本地居民和外来移民两组人群的地方依恋及其差异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① 城市居民的社区依恋程度高于城市依恋程度;② 本地居民的社区依恋和城市依恋程度均明显高于外来移民;③ 城市居民的社区依恋同时受到社区信任和社区满意度的直接影响,但两者需通过社区依恋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居民的城市依恋;④ 社区信任与社区满意度对外来移民的社区依恋和城市依恋均具有显著作用,但对本地居民的城市依恋作用较弱。基于实证结果,本文认为,相同因素对于不同尺度的地方依恋作用机理存在差异,不同人群的地方依恋机理亦有不同,地方依恋同时具有尺度差异性和群体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官方旅游网站营销功能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线营销已成为信息时代目的地整体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目的地营销网站的发展状况有助于目的地营销组织审视其在线营销活动。以中国内地31个省为例,将营销战略、信息服务、交易处理、技术支持和网站运营作为一级指标,对官方旅游网站的营销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目前国内目的地营销网站功能已无显著地区差异,大部分网站处于信息提供的初级发展阶段,目的地营销战略实施、交易处理等功能尚需改进;地方官方网站营销功能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各级政府的支持,目的地在线营销的发展必须与目的地整体营销战略相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