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的亲贝由人工种苗养成,采用阴干、紫外光照射、温差刺激等综合方法刺激亲贝,获得了诱导产卵的好效果。幼虫以叉鞭金藻为饵料,生长发育正常,变态附着率达73.5—96.5%,出池苗的成苗率约21%,最高产量为20.6×10~4个/m~3,经海区中27d的种苗中间培养,商品种苗的保苗率为20%左右。幼虫和池内幼苗的生长表现出初期慢、中期快、后期生长速度下降的趋势。海区的幼苗生长则呈现出随着个体增大而生长加快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4种填料对氨氮的吸附效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甘村水库是位于广东省雷州半岛的一座典型高产渔业水库,为了解该水库枯水期的轮虫群落动态特征,于2006—2007年的三个枯水期时段对该水库每进行了周一次的高频率采样.分析水库中轮虫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及相关生态因子间关系.共采集到轮虫32种,主要丰度优势种为热带亚热带水体常见的臂尾轮属种类:尾突臂尾轮虫和裂痕龟纹轮虫.由于受鱼类捕食压力影响,甘村水库轮虫优势种具有个体小、有被甲的特征三阶段枯水期之间轮虫丰度变化范围为170—2152ind./L,三个枯水期存在显著差异(P=0.01)枯水期Ⅰ的轮虫丰度明显高于其它两个枯水期,枯水期Ⅱ的轮虫丰度最低,枯水期Ⅱ轮虫丰度低的原因是由于刚经历了夏季丰水期,水体中浮游植物丰度减少,轮虫的食物减少和鱼类捕食压力增加导致丰度降低.采样期间轮虫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10.6—677.5μg/L,三个枯水期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364).轮虫的丰度变化主要与水体中鱼类捕食、叶绿素a浓度(食物)等因子有关,由于水体中生物量主要贡献者——大个体轮虫较少但稳定,甘村水库轮虫的生物量变化不明显.对三个枯水期轮虫种类的聚类分析表明轮虫的种类组成在丰水期前后的两个枯水期时段上存在一定差异,但从前8个优势种的丰度贡献率看,甘村水库枯水期轮虫群落组成具有较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MODIS数据的中国耕地高中低产田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口的持续增长和食物消费水平的快速提升使得中国粮食自给问题越发受到关注。后备土地资源补给能力的不足和城市化过程对优质耕地的占用使得耕地资源"开源"和"节流"均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提升耕地生产能力成为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策略,清晰地掌握全国高中低产田在空间上的分布区域成为国家中低产田改造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必要前提。本研究应用空间分辨率500 m的MODIS遥感数据和光能利用率模型,在空间上清晰地估算现实农田生产力的基础上,结合高分辨率的耕地分布数据和耕作制度区划信息,探索新的高中低产田划分方法,掌握中国高中低产田的空间分布格局。该方法既能够体现耕地资源条件的区域分异规律,也能表达耕地现实生产能力的空间差异性,并且有效克服了利用统计数据进行高中低产田划分时以县为统计单元导致的县内高中低产田格局不明确的问题。基于该方法划分的高中低产田分别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0.66%、39.56%以及39.78%。其中,低产田约有3/4分布于丘陵山地区;高产田则53%分布于平原区。高产田面积最大的五个省均位于黄淮海区域内,其面积总和占全国高产田面积的41.75%。耕地面积位列全国前三的黑龙江省、四川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其高产田面积占比均不足15%。  相似文献   
4.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way of abalone breeding, the technological process of industrial abalone breeding suitable for the coastal areas of southern China has been developed. The process is simple and easy to handle, and results in a high yield of young abalones after being applied.  相似文献   
5.
李晓云 《中国沙漠》2000,20(Z2):114-119
通过品种引进、试验和鉴评,筛选出适宜于豫北沙地栽培的优良果树品种28个;栽培实践表明,高接换优技术和控冠促果措施以及生长调节剂的结合使用,是提高果树成花率、坐果率及产量的有效途径。通过丰产园栽培试验,提出矮化无病毒苹果丰产栽培,和梨"矮、密、早、丰"的配套栽培技术,及和土肥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等一整套科学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