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n analysis of our observations of the Geminga object with the GT-48 ground-based gamma-ray telescope has shown that its very-high-energy gamma-ray flux is modulated with a 59-s period. The 59-s period and its time derivative previously inferred from satellite data have been confirmed. According to our data, the period was 61.94 s in 1997 at MSD=50573.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this result is (1?4.5)×10?4.  相似文献   
2.
基于IGS超级跟踪站的近实时GPS气象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开始将CORS综合应用网服务于气象部门,为给地基GPS气象研究人员提供一个真实的研究环境,本文基于IGS超级跟踪站网络搭建了一个近实时GPS气象系统,并结合实测数据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基于该平台可以系统地研究GPS遥感水汽、层析水汽三维分布、数值天气预报同化GPS水汽以及利用电离层分布进行空间天气预报等理论。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0年6月1日~8月11日北京地区地基全球定位系统(Globe Positioning System)网遥感大气总水汽量试验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夏季大气总水汽量的时空变化,研究了大气总水汽量与日平均温度、地面水汽压和降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总水汽量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对于地理位置基本相近的台站,海拔高度的影响比较明显,一般情况下高山站的水汽总量低于平原站;在晴天,地面水汽压与大气总水汽量有较好的相关性,而在云雨日,由于高低层大气湿度的变化常常不同步,用地面水汽压估算的大气总水汽量具有较大的偏差;大气总水汽量短时间内的快速增加往往对应有降水过程出现,但总水汽量的大小与降水量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在降水预报中应综合考虑总水汽量的前期平均水平、短时的增幅和峰值大小等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Understanding our star, the Sun, is of fundamental interest for life on Earth. In this paper, the status of knowledge in solar physics of roughly two decades ago is summarised, and the most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is very active field are shown, many of them achieved by means of space based missions. The Sun–Earth connection is described and, finally, an outlook on future solar research is given.  相似文献   
5.
使用大气辐射测量实验(Atmospheric Radiation Measurements:ARM)在美国南部大平原站点(Southern Great Plains:SGP)长时间序列(2001 2010年)的地基主动遥感云(Active Remote Sensing of Clouds:ARSCL)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全球预报系统(Global Forecast System:GFS)模式预报资料,对比分析了两者云量在不同时间尺度内(年际、月份和季节)的差异。结果表明,GFS模式预报总云量为83.8%,略高于地基观测结果(78.1%);两者总云量差异在秋季最大(8.8%),春季最小(2.2%)。在低垂直高度分辨率(≥3 km)时,地基探测低云、中云和高云的云量分别为46.1%、43.5%和61.2%;模式预报三类云的云量均要高于地基探测的云量,差异分别为9.6%、17.2%和9.1%。但是,在高垂直分辨率(250 m)时,地基探测云量在大多数高度层上要高于模式预报结果。这应该是两种资料廓线中有云出现的高度层数目存在差异引起的。地基观测和GFS模式预报同时表明,SGP站点上空云量垂直廓线呈现双峰结构,在边界层附近(1 km)和上对流层区域(8-12 km)云量较大,2-3 km高度范围内云量较小。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内,两种资料在低层边界层附近的最大云量偏差分别为9.5%、8.8%、7.8%和11.2%。  相似文献   
6.
杜仲进 《地理空间信息》2019,17(4):32-34,47,I0002
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出发,分析多模CORS实验网,提供多模网络RTK服务,增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根据实时测量精度、定位服务的时效性、时间可用性、空间可用性和实用性测试,评价实验网提供的网络RTK服务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通过加入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信号,定位精度略为提高,可有效改善电离层模型,提高流动站固定的效率,可以解决困难环境的作业问题,提高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7.
在完成广西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的基础上,测试了系统网络RTK实时定位测量的内符合精度、环境可用性、空间可用性、时间可用性与兼容性;并对GPS+BDS+GLONASS、BDS、GPS+GLONASS三种模式下网络RTK的定位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各项精度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基于GPS+BDS+GLONASS多系统的网络RTK测量具有较高的精度与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地基干涉雷达IBIS-S桥跨结构振动变形测量与模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鹏  邢诚  项霞 《测绘通报》2019,(10):35-39
地基雷达干涉测量技术能够以较高的时空采样频率获取线性结构目标整体瞬时变形状态。本文将该技术引入大型桥梁桥跨结构的振动变形测量与模态分析中。对动静载试验过程中的武汉二七长江大桥东岸桥跨结构开展连续变形监测,利用频域分解法计算桥跨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比和模态振型。计算结果表明,地基干涉雷达干涉测量技术能够快速探测桥跨结构竖弯模态,特别适用于灾后大型线形结构健康状态的应急检测。  相似文献   
9.
采用线性回归和最小二乘法拟合建立无线电探空可降水量(RS-PWV)与GPS对流层延迟(GPS-ZTD)、地面温度及大气压之间的直接转换模型,并将直接转换模型得到的PWV分别与RS-PWV及GPS反演得到的可降水量(GPS-PWV)进行比较。结果表明,RS-PWV与GPS-ZTD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27 6;RS-PWV与4阶拟合温度和大气压呈现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40 1和-0.626 3;基于ZTD的单阶单因子模型PWV与GPS-PWV的相关系数达到0.969 9;基于ZTD、温度及大气压的单阶多因子模型PWV比基于ZTD的单阶单因子模型PWV精度明显提高,RMS从4.3 mm提高到3.3 mm。  相似文献   
10.
魏重 《大气科学》1995,19(1):21-30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三波段(0.86,1.35,3.2 cm)地基微波辐射计联合反演雨天大气的水汽总量Q,云路径积分液水含量L和雨的垂直路径参数的物理迭代方法。134份样本数值检验结果表明:当雨强小于20 mm/h时,反演的Q,L及雨参数值与模拟真值的相对误差分别在4%,18%,13%以内;当雨强超过20 mm/h时,相对误差分别是25%,57%和3%。文中还特别指出,单独用3.2 cm辐射计测小雨雨强时,相对误差很大,而联合反演能大大提高测雨精度。最后,讨论了该方法的实际应用可能性,表明三波段联合,为全天候监测大气中的水,提供了实际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