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区域持续发展是从实践中提出的重大课题,理论滞后于应用为其基本现实。没有理论的行动是盲目的。区域持续发展理论建设已迫在眉睫。理论建设包括科学体系、理论基础、基本理论和核心理论层次,本文主要对其基本理论层进行论述,认为现代人地关系协调论、区域PRED系统论、区域发展控制论和人地相互作用潜力论构成了区域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对于构建区域持续发展核心理论以及指导当前的区域持续发展实践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项涉及到自然、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组成的动态、开放复杂系统, 其研究内容涉及到地理学、资源管理、生态学、环境科学、人口学、系统工程、经济学、社会学等许多相关领域。本文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为基础, 从区域与区域之间不同时空尺度的PRED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制约关系出发, 分析了人地系统的特点、结构和功能,并探讨了人地关系优化的核心、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调控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厦门湾城市化过程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调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林桂兰  左玉辉 《地理学报》2007,62(2):137-146
首先剖析城市化过程PRED 演变的“五律协同”原理和PRED 演变轨迹的数学概念模型, 在此基础上提出海湾地区城市化过程PRED 演变的“六位一体”宏观调控模型及其指标体系和灰度评估模型; 然后从规划的角度设计海湾地区“六位一体”的调控方案框架, 通过 “六位一体”指标的评估和调控, 确保海湾地区PRED 遵循“五律协同” 原理有序协调地演 进; 最后以厦门海湾为例。厦门城市已进入较高级的发展阶段, 第一产业已基本为第二、第 三产业所替代, 海湾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当密集, 湾内有中华白海豚、文昌鱼等海洋珍稀物种, 还有以红树林为代表的海洋生态湿地; 经分析评估, 其城市化过程PRED 演变“六位一体” 的灰度值为75.725; 保持PRED 协调演进应加强调控的主要方面是: 保护重要的生态源和海陆之间的生态廊道、防止深水港口岸段和航道的淤积、“控源导流”缩减陆源污染、塑造海湾特色景观和岛链景观、保持港口航运业和滨海旅游业的主导作用并选择性地发展临海工业和海洋新兴产业等。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区域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及完善途径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区域发展规划是当前我国人文地理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区域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即编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弹性规划,持续发展规划,多目标协调规划和实用高的效规划,在规划中应加强对市场因素的研究,将经济社会主义PRED协调发展作为区域发展的主线,正确处理好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关系,重视对区域政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区域调水规模的指标体系与PRED综合论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建耀  于静洁 《地理研究》1999,18(4):373-381
初步提出了在论证区域调水规模的指标体系及基于人口(P)、资源(R)、环境(E)与发展(D)的PRED综合论证的思路。以北京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为案例,由传统的供需分析和以人为中心的PRED综合协调分析分别对北京市的用水及趋势作了论证,二相互印证,分析结果较为可靠。通过分析得到,北京市水资源可维持现状下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生态示范区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福建省长泰县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谢剑斌 《山地学报》1999,17(3):270-274
系统分析和评价长泰县PRED(即“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系统的要素特征,概括长出泰PRED的六个综合特征及其对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备的影;提出7个重点建设产业、生态领域;最后,以景观生态学观点阐述长泰PRED协调发展的空间管理格局。  相似文献   
7.
滩涂围垦区的PRED关系--以慈溪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历史数据和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利用系统动力学(SD)模型,仿真研究了慈溪市未来政策实施后PRED(滩涂围垦区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不协调简称为PRED问题)关系的不同情况。同时指出,对于慈溪市来说,单方面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方案1和把环境保护作为第一目标、经济慢速发展的方案2都是不可取的,只有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同时兼顾的方案3才是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8.
人地系统优化调控的理论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毛汉英 《地理学报》2018,73(4):608-619
在吴传钧先生倡导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简称“人地系统”)理论体系中,人地系统优化调控占据核心位置。本文以吴先生提出的人地系统优化调控的思路及有关论述为主线,在人地系统结构、人地系统非线性效应、人地关系耦合理论、人地系统演进等理论方法方面加以深化与拓展。在此基础上,聚焦于两方面:① 人地系统优化与区域PRED(即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协调发展,着重探讨人地系统优化与PRED协调发展的关系,以及PRED协调发展的目标、重点、理论模式和定量测度;② 新时期中国人地系统综合调控的路径与对策,可归纳为: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推动人地系统持续健康发展;以主体功能区划为导向,优化人地系统空间格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经济体系;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目标,逐步完善人口政策;遵循市场原则,健全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分特征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廖志杰  刘岳 《地理学报》2000,55(2):139-150
区域PRED系统是个非线性的复杂巨系统。在已建立的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数据库基础上,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建立区域PRED系统的非线性数学模型,提出衡量区域PRED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指数(SDI)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定量地表达了中国各省区的右持续发展状况,进而应用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分析造成这种格局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区域PRED系统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重大课题。在区域PRED系统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1990-2003年东陇海产业带地区PRED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变化趋势是非一致性、非同向性的;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该区域PRED系统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该区域PRED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4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的综合表征,其中经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建立PRED系统的综合决策机制,构建系统配套的PRED系统综合政策框架体系,是促进该区域PRED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