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三江源地区美丽中国建设存在的问题、成功案例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平  康韵婕  唐凡  秦彧 《冰川冻土》2021,43(5):1551-1559
长江、黄河与澜沧江源区(简称三江源区)是中华与亚洲“水塔”,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与水安全保障,是三大河流域经济带的共有源地,稳藏固疆的战略要地,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高地。掌握该地区美丽中国建设进程,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典型成功案例,有助于更好建设美丽高原,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战略部署。就建设内容与进程看,目前三江源区整体仍处于物质建设阶段,除畜牧业外,缺乏其他产业,忽视文化建设,美丽缺少内涵、不可持续;就建设成效而言,美丽乡村与美丽城镇工程建设成绩显著,但配套设施严重滞后,以及游牧文化与聚落文化的冲突,美丽仍流于形式;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但亦涌现了若干成功案例,“岗龙模式”和“甘达模式”尤为典型,为三江源其他地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样板与发展启示:(1)找准优势资源,最大化资源潜力、实现经济“美”是高原美丽中国建设成功的物质基础;(2)领导人/团队/致富带头人是高原美丽中国建设成功的关键核心;(3)产业与因地制宜的运作机制是高原美丽中国建设可持续的强大支撑与必由之路;(4)不断探索永远走在发展路上是美丽中国建设成功的坚实动力。  相似文献   
2.
在安徽省提出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界定了农村土地整治与美好乡村建设耦合联动的内涵、实质和系统,探讨了安徽省池州市农村土地整治与美好乡村建设耦合联动内容,探索了农村土地整治与美好乡村建设耦合联动保障机制。研究表明,农村土地整治是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有力抓手,而建设美好乡村则是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的重要目标,且二者通过农地整治系统、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系统和农村土地生态环境整治系统耦合联动。二者耦合联动的内容包括:推进农地整治工程,建设生产发展的美好乡村;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工程,建设生活宜居的美好乡村;推进农村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工程,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乡村。要实现农村土地整治与美好乡村建设耦合联动需要通过构建以下机制:规划协调保障机制、创新融资保障机制、农民权益保障机制、技术支撑保障机制和制度创新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基础与评估方案探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美丽中国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落实到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中国实践。党和国家针对“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建设美丽中国做出了战略部署,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进一步提出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但目前对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基础、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标准及建设成效等问题并不清晰。本文从广义和狭义视角提出了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内涵,将人地和谐共生论、五维一体美丽论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理论基础,进一步构建了包括生态环境、绿色发展、社会和谐、体制完善、文化传承等5个维度的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运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HDI)测评方法,对2016年中国341个地级市(州)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进行了科学评估。结果显示,美丽中国建设的综合美丽指数(中科美丽指数)平均值为0.28,总体处于偏低水平,生态环境美丽指数、绿色发展美丽指数、社会和谐美丽指数、体制完善美丽指数和文化传承美丽指数分别为0.6、0.22、0.29、0.22和0.07,分项指数值均较低,且地域发展差异较大,说明美丽中国建设进程总体缓慢且不平衡。为了高质量、高标准地贯彻落实美丽中国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建议构建并发布通用的美丽中国建设进程评估体系,对美丽中国建设进程开展动态监测与阶段性综合评估,编制并发布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技术标准,做好美丽中国建设综合区划,分区域因地制宜地开展美丽中国样板区建设试点,并把美丽中国建设成效纳入各级政府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4.
Connotation a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Beautiful China for SDG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hina is the vital way to realiz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It is also a new goal and a good vision for build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This work deeply analyzed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Beautiful China" thought, its relationship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expounded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and key evaluation dimension of "Beautiful China". At the same time,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based on the United Nations 2030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and supported by multi-source data such as Big Earth Data, network data and statistical data was constru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valuation of “Beautiful China”. 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The essence of Beautiful China is a complex “areal system of man-land relationship” composed of natural ecosystems and socio-economic systems; “Blue sky, green land, clean water, man-land harmony” are the perfect interpretation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hina; The work builds a comprehensive index system of “Beautiful China” from the aspects of “blue sky, green land, clean water, man-land harmony”. The index system consists of 13 specific targets and 43 specific evaluation indicators.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指标和美丽中国评价指标,以水资源承载力为核心,从水资源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协调系统5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确定权重,评价2001-2017年黑河流域各县区水资源承载力及时空分布。结果表明:(1)当前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平下,2010年以来黑河流域大多数县区GDP均超过最大承载能力,而人口则在2010年以前已超载。(2)从水资源承载综合评价结果来看,2001-2015年随着生态输水工程的进一步实施,水资源承载力有所好转,但中下游波动较大,水资源形势依然十分严峻。(3)控制不断扩展的绿洲面积,减少高耗水农作物种植面积,实施合理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措施,是减缓水资源压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哲学思维从八个方面探讨了西部大开发面临的重大认识和决策问题,旨在西部人民中唤起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要把西部大开发的立足点建立在主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美丽中国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美丽中国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国家已经明确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全面了解当前美丽中国的研究进展对于指导未来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有关美丽中国的研究处于探索性阶段,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美丽中国提出的背景与内涵、指标体系探讨和建设路径等方面。其中,美丽中国的内涵及理论基础是目前研究的主体与重点,但依然未形成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和标准;建设路径的研究内容比较空泛,实践操作性不强。在未来的研究中,亟需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明确公认的美丽中国定义与内涵,构建理论体系,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构建可获得、可考核、可落地的差异性、发展型指标体系,解决“建什么”的问题;以及总结地方经验,构建美丽中国建设路径体系,解决“怎么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美丽中国建设的地理学使命与人地系统耦合路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葛全胜  方创琳  江东 《地理学报》2020,75(6):1109-1119
美丽中国是一个天蓝地绿、山清水秀、强大富裕、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强国。建设美丽中国是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中国实践和国家样板,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守住“绿水青山”赢得“金山银山”的重要手段。地理学作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交叉应用学科,其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决定了地理学家肩负着建设美丽中国、筑造美好家园的历史使命,责无旁贷地率先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地理学倡导的人地系统耦合论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基石,地理学的学科交叉与综合集成是美丽中国建设与调控人地关系的实践手段,地理学的复杂系统模拟和优化方法为美丽中国建设的人地系统耦合路径选择提供了科学工具,综合地理区划是因地制宜地建设美丽中国的分区基础。地理学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人地系统耦合路径包括:开展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科技攻关和人地耦合试验示范;进行美丽中国建设的动态评估与人地耦合监测;编制美丽中国建设的人地系统耦合路线图与“十四五”规划行动方案;树立美丽国土观,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中充分体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因地制宜地做好美丽中国建设的人地系统耦合区划,建设好美丽城市群和美丽公园群;先行开展美丽中国建设样板试点,总结美丽中国建设的人地系统耦合模式。通过这些耦合路径确保全国及各省市区按照美丽中国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逐步接近目标值,在“比美健美”的竞建行动中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9.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旅游地乡村社会空间重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天华  于涛 《地理科学》2020,40(9):1522-1531
在商品经济影响下,乡村社会关系正发生多途径、多层次重构,由于社会关系与空间形态辩证统一,社会关系的异化将引起空间形态的变化。以南京市世凹美丽乡村示范村为案例,从传统社会结构观念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冲突出发,建立研究假设,通过2014年、2016年和2018持续跟踪调查,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乡村经济社会空间交互过程。结果表明:① 所选乡村社会网络发展符合社会资本与市场制度相互作用的发展规律,具有替代效应、挤出效应与互补效应3个明显阶段,符合研究假设;② 网络模式由轮轴模式演化到“结构洞”模式再到合作与分派模式,且分别对应扩散型、分支型与簇群型网络结构,伴随行动者的淘汰与迁出与市场经济规则的增强;③ 空间重构主要表现为土地利用格局重构与乡村空间衰退现象,形成优势经营者区域、原住民的边缘集聚区、外来经营者区域与空间衰退区域。  相似文献   
10.
"美丽冰冻圈"融入区域发展的途径与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建平  哈琳  康韵婕  肖杰  陈虹举  贺青山 《地理学报》2021,76(10):2379-2390
在探讨“美丽冰冻圈”内涵的基础上,从自然属性与社会经济两个层面、致利与致害两条线,分析了“美丽冰冻圈”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美丽冰冻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福祉构成冰冻圈—人类社会经济复合命运共同体。基于中国冰冻圈要素及其变化影响的区域差异性,选取祁连山—河西地区、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横断山大香格里拉地区,分别代表冰冻圈水资源影响区、冰冻圈灾害影响区、冰冻圈旅游经济区,围绕冰冻圈水资源服务与绿洲经济、雪灾害风险与畜牧业经济、冰雪旅游与区域经济等核心问题,从冰冻圈资源服务与灾害风险视角,详细阐述了冰冻圈融入不同区域发展的途径与模式。在干旱半干旱内陆地区,冰冻圈主要以水源涵养、水量供给与径流调节服务,融入绿洲社会经济发展,是一种冰冻圈水资源支撑型区域发展模式;在青藏高原高寒区,冰冻圈生态环境决定了畜牧业经济的脆弱性,冰冻圈灾害负向影响畜牧业经济,是一种冰冻圈生态支撑+灾害影响型区域发展模式;在冰冻圈旅游经济区,直接依托冰雪资源发展冰雪旅游业,是一种基于冰冻圈资源的旅游经济驱动型区域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