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5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伶仃洋沉积动力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位于珠江三角洲东侧的伶仃洋,因径流下泄与潮流进退的流向不一,使它各分流口门的出口水道都有主槽和支槽之分,即都有主干水道和分汊水道。陆架高盐海水入侵又使伶仃洋内沉积动力过程在空间分布上发生差异,如沉积物分布有粗-细-稍粗之分;而水体中的密度、速度差异,常常产生锋带,对水下地形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而全面认识发生在伶仃洋内的沉积动力作用,对深水航道的选线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台湾海峡隧道工程的若干工程地质问题与选线方案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台湾海峡的地质状况了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台湾海峡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震、活动断裂、岩土体稳定性、海底底床活动性等是隧道工程将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隧道的线路选择应进行全面、深入的技术、经济比较。平潭至新竹和厦门经澎湖至嘉义海滨是两个可选的隧道线路方案。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GIS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分析了轨道交通建设的评价要素和对GIS系统的建设要求提出了系统设计的总体思路和框架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傅子仁  吴俊杰 《岩土力学》1997,18(A08):133-137
北回铁路新观音隧道为东部铁路改善计书中之关键工程,本区段原规划案系于山侧新建新观音隧道及谷风隧道两座隧道,后因依据当年北回铁路施工经验,在施工期间曾遭遇十余次的抽心,挤压,变形及涌水等灾害。乃于新隧道选线期间,于工址附近做了许多地质调查,踏勘与钻探的工作,依据钻探资料与集之地质报告文献资料,经数度邀集专家,学者与隧道工程师集思广义,讨论与评估筛选后决定新路线,即北起武塔西南,南迄汉本站东北止全长1  相似文献   
5.
青藏公路沿线通信光缆埋设地段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王家澄  吴紫汪 《冰川冻土》1997,19(3):240-244
青藏公路沿线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的总长度为760km,根据气温冻结指数和融化指数可估算最大季节冻结深度和最大季节融化深度。根据含水量划分出5种冻土类型和5个冻胀敏感性等级。提出了光缆埋设若干选线和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输电线路选线原则的基础上,以电力走廊多源空间信息为数据基础,以成本最优和敏感区避让为基本原则,利用GIS空间建模的方法,在地理空间位置上综合分析得出线路路径,实现了输电线路的智能优选,为输电线路选线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输电线路设计人员提供了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天陇铁路勘察设计工作中,发现上倪滑坡是新建天水至陇南铁路一处控制性不良地质体。本文在充分获取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从地形地貌角度出发,结合其地层岩性特征,分析了滑坡成因,认为上倪滑坡在北侧和南侧各存在一个软弱面,滑坡整体稳定性较差,尤其是滑坡北侧危险性较大。通过力学计算,显示该滑坡自然状态下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但在地震或暴雨天气下发生滑动的可能性极大,对线路工程具有严重影响。经过对三种线路方案的综合比选,建议以深埋隧道形式从后壁通过上倪滑坡,保证工程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雅安至林芝地区的交通工程将会陆续规划建设.作为现今世界上地形地貌最复杂、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规划的川藏铁路交通廊道将跨七江穿八山、地形高差十分显著.分析研究表明,在高海拔、大高差、构造运动强烈、地壳快速隆起、河流急速下切的特殊地质背景下.交通廊道研究区呈现三高两强的地质特征:高烈度地震、高地...  相似文献   
9.
一、系统产生背景摄影测量引人我国以来,国内在数字摄影测量领域的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王之卓先生于1978年提出的“全数字自动化测图系统概念”指导下,我国数字摄影测量正以世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在中国的摄影测量生产中获得了普遍的应用与推广。在此形式下,国家测绘局提出了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发展目标,即实施4D产品战略,4D指DLG(数字线划图)、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EM(数字高程模型)、DRG(数字栅格地图)。  相似文献   
10.
为了优化公路设计方法,探索了3DGIS技术在公路设计工程方面的应用。从公路设计中的道路选线优化、新设计道路的三维可视化以及土石方工程量的计算等几个方面研究了数字高程模型(DEM)与ArcGIS的三维分析模块在公路设计中的应用。再现了带状数字地面模型,为道路的平面选线工作提供了准确快速的坡度、坡向分析方法,通过行车模拟对道路设计效果进行评价。3DGIS技术辅助公路设计,使得公路设计方案更为直观、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