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滇越铁路是云南也是西南地区最早修建的一条铁路,沿线车站共设5等: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小站,按各县/市内最高等级车站将研究区相应划分为Ⅰ、Ⅱ、Ⅲ、Ⅳ、Ⅴ5个区。滇越铁路不同等级车站设置对周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不尽相同,特等站产生显著影响,Ⅰ区人口增长尤为突出(高达214.5%),远高于其他4个区(均低于100%);一等、二等、三等站因有关区域各具特色影响程度较为相当,Ⅱ、Ⅲ、Ⅳ区内人口增长速度相似(69.1%、76.6%、73.2%);小站影响较小,Ⅴ区内人口在通车时最多但增长极为缓慢(仅27%)。就人口密度与车站等级设置的关系来说,与特等站有一定关系,与其他等级车站则关系不大,这是因为人口密度与城镇自身发展历史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跨区域、跨文化的线性文化遗产受到世界各国关注,尤其是旅游业的繁荣为线性文化遗产发展提供了机遇。线性文化遗产重要节点拥有空间转换、物资转运、文化汇集等功能,对整条线性文化遗产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相关研究较为缺乏。近年来,云南碧色寨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了整个文化聚落及其周边村镇乃至整条滇越铁路线性文化遗产的发展与复兴。通过实地考察与深度访谈,对碧色寨旅游发展模式进行总结,得到碧色寨“博弈—合作”的旅游开发模式、“协调—联动”的旅游管理模式、“多方共享”的利益分配模式和基于“引爆点”的组合营销模式。基于碧色寨旅游发展的动态演化性,从居民利益、高层协调、营销策略三方面提出完善措施,构建更加完备的线性文化遗产重要节点旅游发展的“碧色寨模式”,以期对其他线性文化遗产重要节点起到示范作用,并促进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滇越铁路与云南近代主要城镇人口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越铁路是云南省的第一条铁路,同时也是我国第一条国际干线,云南省最早、最为显著的城镇化过程就发生在滇越铁路运营前后几十年间。通过收集1890年以来长期的历史数据资料,分析了滇越铁路修建时期和兴盛时期沿线城镇人口的变化情况,为研究云南省的城镇化问题提供基础资料。研究结果表明:1910年该铁路的建成运营大大促进了沿线城镇的发展,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1910—1932年滇越铁路沿线主要城镇人口的增长率均在30%以上(除建水外),最高个旧为776.1%,最低马关为30.0%,均远远超过同期中国人口增长率11%的平均水平;尤其个旧的非农业人口从1908年的50000人(总人口72000人),增加到1910年的62580人(总人口80410人),城市化率从69.44%增加到77.83%,年均增加2.8%。  相似文献   
4.
读者来信     
《地图》2012,(2):6-6
我是贵刊的一名新读者。近年来,我开始喜欢上《地图》杂志。我既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又是火车爱好者。真的希望贵刊能经常刊登些和铁路有关的文章,尤其是铁路文史方面的东西,比如:东北的中东铁路、南满铁路,云南的滇越铁路,等等。文章中最好有详细的线路图,最好是老地图,地图杂志嘛,亮点就在于此。在工作之余我非常喜欢拍摄铁路题材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研学旅行内容设计是研学活动开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决定研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深刻地影响着教学形式的转变与发展.基于景观叙事理论,将叙事主题、叙事载体、叙事空间等景观叙事要素引入地理研学中,并以"滇越铁路"为例,在梳理其沿线叙事资源基础上进行研学旅行内容设计,以解决研学内容缺少特色、内涵不足与深度不够等问题,促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科内容,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7.
李飞  马继刚  刘祥辉 《热带地理》2021,41(1):93-103
通过提取问卷数据,建立数据库,利用描述统计频率、因子分析、数据比较等方法,对滇越铁路沿线碧色寨、芷村、人字桥等6个重要站点的居民进行了文化遗产感知价值与期望价值的调查.结果发现,沿线居民对滇越铁路的地方认同感主要体现在功能转向、价值再现和旅游发展方面,沿线居民的感知价值与期望价值具有同一性,但也存在明显的分异性.滇越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