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多尺度的视角,以广东传统侨乡潮州市大吴村修德善堂在改革开放后重建并发展至今的历程为案例,解析侨乡文化的动态建构及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研究使用深度访谈、文本分析和实地观察等质性研究方法,探讨了大吴善堂在海外华侨华人的帮助下通过强调地方意义得以重建、以加强以神缘为基础的海外善堂文化联系实现发展、最终在兼具本地慈善和跨国宗教功能的情况下建立跨国善堂文化网络独立核心地位的过程。研究发现,以大吴善堂为案例的侨乡文化在“海外-国家-地方”等多尺度行为主体的互动下不断进行重构,多尺度互动塑造了特定时空下侨乡文化的尺度表达特点。大吴的案例展现了多尺度行为主体互动的内涵和机理,展现了“一带一路”建设中利用兼具地方性和跨国性的侨乡文化资源、促进人文交流的方向,也补充了现有侨乡研究中尚未充分讨论的多尺度互动对侨乡文化尺度表达的塑造。  相似文献   
2.
梁育填  周政可  刘逸 《地理学报》2018,73(8):1449-1461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在全球化经济中逐渐成为国际投资的主要力量之一。海外华人华侨网络曾经积极促进外商对华的直接投资,是否在这个过程中再次扮演积极的作用,是当前经济地理领域尚未充分探究的问题。因此,本文从经典的区位选择问题切入,探究海外华人华侨网络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区位选择的关系,利用2001-2016年中国企业投资东南亚国家的数据,通过混合逻辑模型回归分析海外华人华侨对中国企业投资区位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从整体上看,东南亚各国的华人华侨规模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② 从投资时间上看,海外华人华侨规模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之间的关系显著性呈现扩大趋势,说明华人华侨在促进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方面存在较大潜力;③ 从投资的行业和环节上看,不同行业和不同职能部门的企业在东南亚投资中海外华人华侨在其投资区位选择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3.
李国平 《热带地理》2008,28(1):80-85
华侨文化堪称世界多元文化交融的典范.广东作为中国最大的侨乡,华侨移民历史悠久,华侨文化积淀深厚,但相应的旅游资源整合与系统规划明显缺位,旅游产品开发乏力.在对广东华侨文化资源禀赋特色、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战略层面提出了全方位的开发思路与对策:实施政府主导战略;构筑运作有序的华侨文化旅游网络;打好"世遗"牌以提高广东华侨文化旅游开发的价值品位;拓宽华侨文化旅游开发视野;积极创新华侨文化旅游开发体制与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真正意义上的内陆大国,几千年的文明其实是黄土文化.中国人对于自己无法把握的广阔海洋是畏惧的.历代皇帝称自己为"坐拥江山",对海很少提及,也许是一种畏惧海洋的心态在作怪.正因为自古以来对海洋的不够重视,才会出现禁海政策,以及后来的闭关锁国,致使我们一直处于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近代以来,中国一直被侵略、被掠夺,而欺辱...  相似文献   
5.
章雨旭 《地质论评》2013,59(4):715,768-715,768
为促进海峡两岸三地及世界华人地质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世界华人地质学家的学术水平和凝聚力,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水平,提高华人地质学家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自1999年中国地质学会联合世界各地华人地学组  相似文献   
6.
IPCC第一工作组(WGI)第四次评估报告(AR4)已于2007年2月2日公布(http://ipcc-wg1.ucar.edu/wg1/wg1-report.html)。我们对报告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主要针对论  相似文献   
7.
华侨华人的分布遍及全世界。有人说.有海水处就有华侨.这一说法形象地说明了华侨分布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8.
2013年6月14—15日,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与成都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同承办的第七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在四川成都隆重召开,利用会议间隙,召开了中国地质科学院与海外华人地质学家座谈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小烈,常务副院长朱立新、李廷栋院士、院属各单位与会  相似文献   
9.
赵美婷  王敏 《热带地理》2016,36(2):198-207
通过文献法和访谈法对陈慈簧故居建筑形态演变进行梳理,从建筑地理学视角探析建筑演变与社会文化构建之间的互动关系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故居的建筑形态演变与前美村的社会文化建构间的互动关系存在耦合关联,由于在建设之初、冲突和重构3个不同时期双方作用力量有所差异,因此两者所呈现的形态与关系亦有所不同,宗族意义场所是两者的交汇点,建筑形态表现其场所意义,时代特征推动故居场所意义经历从宣示家族荣耀与权力―试图规训宗族意志―展演宗族与地方文化的重构。侨乡建筑的时空叠合的性质以及由其文化内涵所产生的场所意义是人文地理研究值得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学的工具,海外华文文学就是以其使用工具之文字国别来划分的。海外潮人文学作为海外华文文学大家庭的一分子,在文字国别上,选取的也主要是"用华文作为表达工具而创作的文学",但它与海外华人文学一样,并不排除用其他国别文字作为表达工具。从文化人类学的事业考察,海外潮人文学与海外华人文学注重的都是其海外华人这一创作主体,是具有中华文化传统和海外各国各地区文化特色的海外华人。而海外华文文学则不限制创作主体的人类文化种属。海外潮人文学是海外华人文学的一部分,与海外华文文学一样,都是大中华文化圈里催生出来的文学。略为区别的是,它是由一种地域范畴的人文现象——潮人文化产生的,是中华大文化圈里的潮人文化催生出来的一种"类族群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