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瞿嵘  翁敏  杜清运 《测绘科学》2008,33(6):130-132
许多认知研究表明,路径指令的复杂性和形式在人类导航中和路径的长度一样重要。在很多情形下,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到达目的地的最短路径,而是一条最简单路径,也就是容易描述、理解、记忆或者执行路线的导航指令。大多数自动导航系统都依赖于计算最短路径问题的解,而不是找到最简单路径。本文在分析人们对道路转向的认知研究基础上,采用了适合道路转向的路段-链数据模型,并从权重函数选择、算法具体实现和算法分析三个方面具体论述了最简单路径算法的主要思想和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2.
张洪  于兴河等 《地球科学》2002,27(6):763-766
从分布、成分组成、形成机制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辽河油田东部凹陷中段最主要的火山岩储层--粗面岩的成因机制,并对其成为该区良好储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比说明了另一类火山岩--玄武岩不含油的原因,并建立了成因模式,最后得出结论:粗面岩呈喷发状态产出,由于其硅质含量高,流动性小,容易在构造高部位形成巨厚的火山岩锥或火山岩钏,从而造成其大部分在水上,结晶较好且储层物性极佳,同时因其裂缝发育,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使其成为良好的会层。从供油方式来看,其成藏方式属于侧生式,而从生储盖组合方式来看,其属于自生、自储、自盖式成藏组合。同时给出了其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关村高校周边居住区社会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冯健  王永海 《地理研究》2008,27(5):1003-1016
目前国内城市社会空间研究偏重于宏观层次,对于微观层次社区社会空间特征的研究相对缺乏。基于质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和深度访谈的调查方法,以北京大学周边若干居住区为例,探讨了中关村高校周边居住区社会空间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中关村高校周边居住区的社会空间经历了从"同质性"向"异质性"转变的发展阶段;社区居民的社会阶层分异显著;居民的整体流动性较强,且以水平流动为主,垂直流动相对较少;阶层内社会网络联系较强,阶层间社会网络联系较弱,存在明显的阶层分隔现象;空间结构呈现出在高校和社会双重力量作用下,各种类型居民分布既混合又有序的复杂型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关村高校周边居住区外来人口与原住居民共同构建了一种具有高流动性、松散社会网络等特征的社会空间,它为理解社区流动性、社会网络特征和社会空间成熟度之间的关系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对卫星跟踪经纬仪转动轨迹建模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预报轨迹及历史轨迹的经纬仪转向自决策算法。此算法具有事先规划经纬仪旋转轨迹的特点,从而在保护硬件设备的同时避免了卫星跟踪经纬仪目前普遍采用的“断电制动/限位反转”策略所引起的观测弧段的损失。该算法可以应用于其他类似的依赖于卫星预报的卫星跟踪经纬仪。  相似文献   
5.
身体、身体观以及人文地理学对身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陶伟  王绍续  朱竑 《地理研究》2015,34(6):1173-1187
1970年代以来,伴随着消费主义和女权运动,身体研究在人文社会学科中兴起,一个被布莱恩·特纳(Bryan Turner)称之为“身体社会崛起”的时代来临了。身体研究成为西方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新大陆”,众多哲学家、社会理论学家纷纷投身于身体研究,重新解读了身体在认识世界和知识生产中的重要性。身体转向作为文化转向的一部分,同样受到了人文地理学家的关注。许多批判地理学家,如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反种族主义、后殖民主义、酷儿地理学家认为,身体研究是改善社会、文化、经济关系的可能途径。在“身体转向”的影响下,身体研究逐渐渗入到情感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乡村地理学等众多研究领域。与此同时,人文地理学家从人文社会科学中引入多种理论,如表演理论、精神分析法、非表征理论等对身体研究进行了探讨和阐释。基于这样的背景,梳理了西方人文地理学中有关身体研究的文献,归纳了人文地理学中身体研究的主要议题和理论,以及由此而展开的一系列具体的研究成果,此工作具有切实的学术意义并对后续相关研究的展开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1 Introduction Interfacial waves travelling along the interface between two fluids of different densities can be often observed in subsurface layers of the ocean since the upper subsurface layer is warmer over much of the o- cean (Umeyama, 2002). They are…  相似文献   
7.
林煦丹  朱竑  尹铎 《地理科学进展》2021,40(7):1235-1245
伴随着“文化转向”与“再物质化”思潮的出现,物质地理学已经成为西方社会文化地理研究中新兴且活跃的研究分支之一,而追踪物质(following the things)是物质地理学中重要的方法论视角,它强调人文地理学所重视的“流动性”,通过追踪特定物质在流动过程中物质性的变化以及能动性,揭示物质流动中的社会关系与文化意义。论文通过梳理和分析西方学界中物质地理学的相关文献,阐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现阶段在追踪物质视角下该领域的主要议题为:物质的象征研究、物质与认同研究、生产与消费研究以及权力博弈与协商研究等内容。最后,论文归纳总结了当下物质地理学存在的研究局限与空白,展望了未来中国物质地理学研究可进一步探索的话题与方向,以期打开未来中国与西方国家物质地理学的对话窗口。  相似文献   
8.
新冠疫情下的中断与非流动性改变新流动性范式的叙事逻辑,作为现代社会基本原则的流动性受到挑战与质疑,而正确认识非流动性事关新流动范式的未来转向与变革。为此,本研究对新流动范式下的非流动性研究进行综述,思考流动性与非流动性的辩证关系,为新流动范式的转型提供新的路径。本研究发现,新流动范式下非流动性的研究领域具有四个重要转向:从批判解构到辩证关系的认识;从本体不可能到有可能的思考;从宏观视野到微观解释的叙述;从方法二元到方法平衡的转变。同时,非流动性研究中存在四大重要议题:地方性非流动人口;支撑性的停泊空间;非表征的静默身体;跨时空的节点主体。最后,本研究为非流动性的未来研究提出相关展望:关注非流动性的人口异质性;关注多样化的非流动性空间;认识后人类技术与非流动性身体;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9.
展亚荣  谷人旭 《热带地理》2022,42(5):706-715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收录的1982-2020年7 260篇期刊论文及其参考文献,借助CiteSpace绘制国际经济地理学的知识图谱,梳理该领域的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结果发现:1)知识基础的演进轨迹遵循了新区域主义——制度、社会、文化、演化转向的时序变化,21世纪以来,关系、演化经济地理学下的经典文献成为主要的知识来源。2)研究热点突出,创新和增长始终是研究核心,近年来韧性、全球生产网络、金融地理、全球城市、不平等、企业家精神等成为新的研究热点。3)研究前沿具有较强的问题导向,主要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实践。4)研究空间呈现英美主导的两级格局,大部分国家仍处于边缘地带。5)国际经济地理学呈现明显的数字转向、可持续转型趋势,新冠疫情对学科走向也有一定影响。借鉴国际研究经验,中国经济地理学应加强理论创新并提出具有中国实践特色的理论体系,同时推动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并加强从社会学视角解读社会经济活动的地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流动看世界——基于彼得·阿迪《流动性》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晓梅  卜美玲  李军 《热带地理》2020,40(3):455-465
“流动”正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生活和生产方式。流动性经历了从学科间独立的分散研究,到以地理学和社会学为主导的多学科研究,再转向新流动性范式下的跨学科研究。其中,彼得·阿迪(Peter Adey)的《流动性》(Mobility)(第二版)是一部梳理流动性演变脉络、解读理论并联系案例和方法的力作。因此,文章从流动性研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与运用3个方面凝练该书观点,指出未来研究要跳出以二元对立看问题的思维方式,用一种网络化、关系式和辩证的思维洞察世界,在深度理解流动的意义、政治、实践和媒介基础上进行流动性研究。最后,文章基于国内研究现状,提出未来可以从流动性政治、流动性时空维度、旅游与流动性、流动主体的多元化、流动性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