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水下技术在我国水运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本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水下工程技术随着各国科学水平的提高而得以迅速发展。本文从水下工程技术的专业范畴及特征着手,分析了现代水下技术在水运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介绍了国外现代水下技术的基本进展及趋势;评价了国内水下工程技术及装备水平,同时展示了我院近十年来在现代水下技术与装备和开发、应用方面所做的工作与实力;最后分析了国内水运工程建设发展对水下技术的挑战,以及发展我国现代水下技术装备开发研究所面  相似文献   
2.
王晖  何源 《北京测绘》2016,(5):78-81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具有快速灵活、实时高效等特点,逐渐成为空间信息获取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设计了实用的水运工程空间数据无人机作业流程,并将RTK辅助于无人机飞行过程提高数据获取精度,通过航摄影像快速处理提高其获取效率。通过在水运工程中的实验和应用,验证了该技术方法的可行性,为水运工程提供新的空间数据获取技术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海洋工程》2009,27(1)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创刊于1979年,系国家水利部主管,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水利水电、水运、海洋工程和土木建筑等工程的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科研,施工,监理以及管理工作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材料等。  相似文献   
4.
将“水运浑天”的制造水平推向高峰的是北宋的苏颂和韩公廉。他们于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制成了中国古代最雄伟、最复杂的“水运浑天”——“水运仪象台。”  相似文献   
5.
土的工程分类是工程勘察和设计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孔压静力触探测试(piezocone penetration test,简称CPTU)原位测试参数进行土分类是高效实用的方法。国内外现有分类方法的名称及标准与我国《水运工程岩土勘察规范》(JTS 133-2013)不符合。因此,建立基于CPTU原位测试参数、符合我国行业标准的土工程分类方法具有重要工程意义。在收集大量国内外水运工程CPTU测试资料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616个间距小于5 m的CPTU测试孔和相应钻孔取样与室内土工试验成果。选择国内外7种常用的CPTU土分类图进行应用比较,发现这些土分类图所采用的应力修正计算方法在考虑浅层土体的有效上覆应力修正时存在一定的缺陷,通过引入新的应力修正方法和修正土分类边界线,建立了适合我国水运工程的CPTU土分类方法。对比应用分析表明,该分类图能够准确地进行水运工程土类划分,尤其适合于软土、粉细砂和中粗砂的划分,可作为我国水运工程的土工程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6.
由于DGPS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水运工程测量成果的质量、可靠性和工作效率。本文简要介绍了我们近四年来在水运工程勘测领域中GPS定位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归纳介绍了现代地质年代学中可直接用于地下水研究的多种同位素方法:~(14)C、~3H、~2H、~(18)O、~(85)Kr、~(39)Ar等方法。  相似文献   
8.
胡宁 《海洋测绘》2002,22(2):39-41
研究了港口水深测量和疏浚工程水下土方量计算的平均水深误差测定技术,提出了建立相对稳定水深参考区、断面及参考点,进行水深趋势分析等方法,从而使疏浚工程土方量计算精度较大幅度提高。同时,平均水深误差测定也是检查短周期水深测量成果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10.
根据沉积水所承受的负载种类,把沉积作用水文地质期分为静水压力阶段,异常压力阶段及压实平衡阶段;讨论了各阶段沉积水的运移特征,沉积物释水过程及孔隙度,透水性的变化特点,对一些传统的水文地质研究方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