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省际交界地区主要城市与各自省会城市邻近程度,以“(空间距离)驱动机制+(经济发展水平组合模式)类型”为亚分类依据,将弱弱型省际交界地区细分为完全邻近、局部邻近和无邻近3种亚类型。以鄂豫皖省际交界地区为例,运用引力模型等方法,分析局部邻近弱弱型省际交界地区次区域网络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8—2020年,区县节点发展潜力普遍提升,但节点的辐射强度、辐射方向未发生较大变化,市辖区仍是带动区域发展的关键节点。(2)各省内县域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但边界屏蔽效应依然明显,河南省和安徽省境内仍以市域强联系为主要特征。(3)鄂豫皖省际交界地区已形成三级次区域网络,且距离省会城市越近,县域经济联系越强,次区域网络越趋于完善。以河南省信阳市为分析重点,揭示了在行政区边缘化和经济区排他性的双重作用下,“小马拉大车”式的区县联系是自身介入区域发展不足的空间表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澜沧江-湄公河结合部次区域国际合作的现状、区域范围和合作前景。提出以交通先行,旅贸作导,推进次区域合作,开发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加速交通网络和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3.
 GIS属性相似度量有相似系数及以空间位置的空间自相关。这2种方法都不能计算全域为背景的次区域相似性问题,而以隶属函数的粗糙度量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本文利用粗糙集计算了GIS的离散型数据的次区域相似度量。利用邻域粗糙集计算了连续属性值的上下近似逼近,并利用邻域信息粒子计算连续属性值的粗糙隶属问题,从而计算连续属性值次区域相似度量问题。本文方法能度量次区域而不是全域或单个元素之间的空间相关与自相关问题,考虑了全区域背景下的GIS相似问题。并针对GIS连续属性值,利用距离函数和邻域粗糙集来划分连续属性的上下近似,以及分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邻域信息粒子的粗糙隶属函数。最后利用粗糙相似度量公式度量GIS次区域的相似问题。  相似文献   
4.
次区域合作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但从一开始起对"次区域"及"次区域合作"的理解就存在许多不同的见解。同时由于次区域合作涉及边境地区,合作的领域又极其广泛,对次区域合作产生的成因没有定论。本文对"次区域"及"次区域合作"的定义重新做了界定,对次区域合作的分类及其相互影响、特征等作了阐述,并且从经济学、国际关系学、国际贸易学和地缘政治学等不同学科角度对次区域合作发展的成因进行了理论解释,以期促使我国更好的参与周边次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5.
赵晋陵 《测绘科学》2013,(2):50-52,46
本文基于ArcMap数据处理和分析平台,以90m分辨率的SRTM-4 DEM为数据源,对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的宏观地貌形态类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参考坡度分类标准和《1∶400万中国及其毗邻地区地貌图》地貌形态类型划分的海拔高度和地势起伏度标准,结合GMS东南亚5国和中国2省的特殊地貌形态,采用海拔高度和地势起伏度组合的阈值划分方法,生成包含7种地貌形态类型的分类图。结果显示:海拔1900m以下的地貌类型所占比例最大;GMS以山地地貌为主。  相似文献   
6.
中俄蒙跨边界次区域矿产资源合作开发机制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区域经济地理学为理论基础.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结合东北经济区现实发展条件,通过分析中俄蒙三国毗邻地区矿产资源合作的区位条件、贸易条件、资源互补条件及开发现状,探讨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的制约机制与优化机制,并结合实证研究总结出政府主导型、大型国有企业合作型和民营企业境外拓展型三种中俄蒙跨边界矿产资源合作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7.
采用基于相对湿润度的干旱指数分析方法和黄土高原1961 2010年气候要素资料,研究了黄土高原春季干旱时空变化、异常分布和次区域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61 2010年黄土高原春季干旱强度变化呈现明显中心区域强、周边区域弱的分布特征,其中中部腹地干旱强度增加趋势倾向率最大,中部周边干旱强度增加次之,东北部和西部边缘呈减弱趋势。研究区不同区域春季干旱强度呈同位相变化是干旱变化的首要空间分布模态,异常中心区域在陕北、陇东及宁夏西南部。东西部反相位分布模态反映了黄土高原东西部所受大气系统影响差异性的特征。根据载荷向量不同模态空间异常分布型,可将春季干旱划分为西北部型、东北部型和南部型等3个次区域异常型,南部春季干旱强度时间序列呈显著增强趋势,其由弱变强的突变点出现在1977年,西北部和东北部干旱强度也呈波动增强趋势,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没有突变。西北部和南部春季干旱指数存在显著的3~4年振荡周期,东北部存在显著的5~6年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8.
2003年7月27日在吉林省中西部的九台、农安、德惠三市(县)及黑龙江省的龙江至北安一线出现暴雨。通过诊断分析,表明此次出现的区域暴雨是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发展特别强大,西伸点至110°E附近,脊线位于35°N,呈经向块状分布,40°N以北一西风槽东移,此形势将大量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由西南输送到东北地区,并在部分地区集中。物理量诊断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具有湿斜压扰动性质的切变系统是此次强降水触发机制。此次区域暴雨过程是典型的副高后部的切变暴雨。  相似文献   
9.
大湄公河次区域是自1992年起由亚洲开发银行启动的区域性长期合作计划涉及的区域。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数字化分析过程中,行政区划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就成为其中基础性数据库,也是应用面最宽的数据库。本文重点是在现有的行政区划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尺度行政区划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GMS—AdmBnd)的开发标准,包括:主要技术指标,开发流程和成果质量比对指标。本论文内容的发表,将便于用户在使用该数据时根据数据库特点,了解其适用性和局限性,有针对性地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0.
澜湄国家次区域地学信息合作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贝贝 《地质与勘探》2018,54(6):1141-1146
澜湄合作国家是“一带一路”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东盟经济发展重要枢纽。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地学信息方面已开展了一系列长期有效的合作,其中湄公河五国与中国具有相似的地质背景,开展地学研究合作,有利于促进地质环境、地质资源方面的合作。澜湄合作国家地学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中国作为亚洲区域地学信息技术领先的国家之一,将不断摸清各国地学信息共享领域国际合作现状与愿望;探讨多、双边地学信息共享机制,搭建协同操作的数据、信息、系统、空间公共基础设施,倡议以澜湄国家地质矿产信息为示范,建立相关国家地学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平台,促进澜湄国家多学科的地学信息融合,解决跨区域重大的地学、环境和工程问题;技术交流与研讨会会促进各国地学信息共享技术合作与国际标准应用与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