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税务筹划是在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之后产生的,并随着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而发展起来的,伴随地质勘查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和地勘单位向  相似文献   
2.
论科技期刊的版式美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美学原理并结合实践中的体会,阐释了科技期刊版式设计应具有的4个特点,即整体性、结构性、主体性、时间性特点。在总体设计上应追求格式一致与节奏变化的统一,整体性与连贯性的统一,最基本的原则是形式美应符合内容美的要求,在科技期刊版式设计中,要自觉地运用5条形式美学原理:黄金分割比例;对比与调和;对称和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统一与微差。  相似文献   
3.
地理过程是地理学的重要概念,它是塑造地理景观格局的重要机制。作为地理过程的重要特征,时间性是厘清地理过程概念、把握地理过程走向的关键。地理过程的时间性包括作为某一地理过程在特定时间存在的特定状态的时间截面,由多个时间截面联结而成的时间脉络,以及在同一时间截面上由不同地理过程相互交织而成的时间叠置等三个方面。认识地理过程的时间性,是地理综合思维动态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Based on the Morlet complex wavelet transformation,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a kind of new method for distinguishing periods of seismic activity and quietude and a new physical thought on the time-dependent wavelet accumulation energy spectrum with periods, the time-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wavelet vibration period spectrum and period-specific wavelet vibration spectrum. By applying the above methods to a time series which is composed of earthquake accumulation energy per year for the world, the Chinese continent and North China,respectively, we obtained some new information about the rhythm of shallow earthquake activity. Considering the historic earthquakes and the rhythm characteristics of current strong earthquake activity, the earthquake tendency in the next year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时间性差异的分析,根据不同情况,提出对时间性差异的几种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材料时间性破坏准则及其内在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典强度理论的进一步为材料变形及破坏的时间因素的引入。时间因素的引入加深了人们对于材料变形及破坏现象的认识,使时间因素显现出来,成为决定性因素之一。本文就若干时间性破坏准则进行了探讨,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也即它们都是在外载作用下内部构造动力变化的不同的宏观描述。并对这些时间性破坏准则在实践中使用的优先次序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人地关系时空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地关系是一个既涉及自然过程又涉及社会过程的综合概念,它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从时间角度看,人地关系的演化可分为5个阶段:混沌阶段,原始共生阶段,人类对环境的顺应阶段、大规模改造阶段和人地协调共生阶段。在人地关系演进过程中,"人"通过技术手段改变了人地关系,并且"人"与"地"是密不可分的,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也是与特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根据区域间人地系统要素空间流的性质和方向,区际关系可分为封闭式、掠夺式、转嫁式、互补式等4种类型,当前的人地矛盾主要表现在全球尺度、国家尺度和局部地域3个不同尺度上。为协调区际人地关系,在优化区内人地关系和公平原则条件下,应强调共同利益和跨地区补偿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对时间性差异的分析,根据不同情况,提出对时间性差异的几种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P波随时间衰减:以两条加利福尼亚地震破裂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预测是地震学研究一个基本目标,而理解地震周期是地震预测的重要环节.遗憾的是,由于地震断层带不但结构复杂,大地震前后短时间内的震源过程更是随时间迅速变化,这些复杂因素使得常规研究方法不再适用.一类特殊的微震成群地发生在主震断层几乎同一地点上,震源系数几乎相同,近年来地震学界通称其为震群(earthquakemultiplet).本文论证如何将这类特殊的微震作为一组人工震源来阐述美国西部两次大地震(LomaPrieta和MorganHill)的震后弛豫过程.在加利福尼亚LomaPrieta(1989年9月18日,M7.0)及MorganHill(1984年4月24日,M6.2)附近的主震破裂带中就发生了此类震群.其中有两组各包含11个重复地震的震群,分别位于这两个破裂带中,其波形资料质量高,波形及震级变化极小,因而可与实验室条件下的人工震源相比.这些震群地震资料可直接用于计算P波沿波程衰减(即t)的时间性变化,其方法的简单性及结果的精确性都与实验室水平相当.我们的结果显示,每个震群周围分别存在一个异常体,在其各自主震之后的10个月中,该异常体中的P波衰减迅速上升并降落.衰减峰值发生在LomaPrieta地震后2~3周,其震群深度为10.2km.此峰值在MorganHill地震后5~6个月发生,其震群中心深度为2.6km.这两个事例中,t波动峰值都超过此前获得的加利福尼亚大致同一地区t绝对值的100%[1].此结果显示了因同震裂隙张开和震后弛豫过程(如流体移动、裂隙复原及岩石压缩),以及孔隙度和流体饱和度在主震源体部分区域发生的变化.衰减达峰值的时间之显著差异则提示我们,裂隙闭合及伴随的流体移动是负载敏感的,深度越大达峰值越快,反之亦然.如将此方法应用于主震前多重地震的资料,将有望更好地理解最终导致主震断层带大破裂的震前微破裂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