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92篇
海洋学   3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直立式防波堤堤头在斜向波浪作用下波浪力的计算在现行的技术规范中尚属空白。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给出了堤头结构设计所需的波压分布图,指出了波浪入射方向和地形对堤头所受波浪力的贡献有时可以超过波高和波周期,根据现行规范按波浪正向入射计算堤头所受的波浪力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2.
双层局部开孔板沉箱对波浪反射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用于研究由双层开孔板和一个不透水后板的开孔结构对斜向波反射率的理论分析方法。整个流域被分成三个子域,在每个子域内应用特征函数展开法以得到该域内包含未知展开系数的势函数的表达式,在速度势的展开中,考虑了非传播模态波浪的影响。通过匹配开孔板处的边界条件可以求解待定的展开系数,继而求解双层开孔板防波堤结构对斜向波的反射率。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符合较好。并进一步讨论了几个重要因素对反射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塔里木盆地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地震大剖面显示,塔里木盆地发育为手风琴式的演化史。大体上形成有3层“断-坳”结构:①震旦系的“断”,古生界-三叠系的“坳”;②侏罗系的“断”,上白垩系的“坳”;③古近系的“断”,新近系的“坳”。断陷与坳陷分别由拉张与挤压应力场所致,这种应力场的变化是由相邻洋壳板块俯冲倾角由小到大的变化所引起的。由于地壳的多旋回运动,多次发生构造沉积演变,构成了多套生储盖组合,多领域、多种圈闭类型的油气藏,从震旦系-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各断陷-坳陷结构的盆地都有可能形成油气藏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5.
斜向坡变形破坏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斜向坡的旋转式变形和破坏机制,用有限元法计算了此种斜坡中的剩余下滑力的分布方式,并以此来解释在滑动过程中发生一定旋转的原因;论文还运用离散元法,模拟了此种滑坡的滑动过程。  相似文献   
6.
斜向滑动与走滑转换构造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斜向滑动是边界型断层或古断裂复活的一种常见型式,其译名不应该用转换挤压或转换拉张。而应该用斜压或斜张构造。走滑转换构造是指沿断层的走滑运动在断层末端或转变部位转换成张、压或斜向滑动的构造。断层的分段性是普遍现象,讨论了各分段、断层间叠接带的构造型式。花状构造是斜滑断层的一种重要表现型式,并讨论了其三维特征。  相似文献   
7.
三维变形必定与斜向板块汇聚有关,三维变形通常也引起反块边缘处收缩和横推分量之间的变形的分块,转换挤压和转换拉张的走滑分块运动学模式确定了3 个关键参数之间的准确关系。对两个构造环境的应用证实这个参数存在明显的一致性,同时还表明这两个地区的变形应用走滑分块转换挤压这一模式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晚白垩世晚期—新生代发育的高邮凹陷,是苏北盆地南部典型富含油气的半地堑式断陷盆地,自南向北分为南断阶、深凹带与北斜坡。该凹陷复杂断裂构造系统与相应的沉积格局受印支期NEE向逆冲基底断层系与晚侏罗世伊泽纳崎板块高速斜向俯冲形成的NNE向左行平移基底断层系影响,同时受古近纪期间区域近SN向拉张应力状态控制。北斜坡东部花瓦构造带主体EW向正断层与NNE向隐蔽性断层发育了限制型、连接型、复合型3类隐蔽性断块圈闭模式,同时在平面上形成多种组合样式。通过研究花瓦区隐蔽性断块圈闭实例与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分析总结出高邮凹陷NNE向隐蔽性断层的成因机制与构造特征,并推断了5条隐蔽性断层发育带。  相似文献   
9.
杨林龙  唐宏宇  刘惠民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129-67z1130
正众多研究表明,渤海湾盆地及周缘隆起区的构造自中生代以来受到西伯利亚板块、扬子板块、太平洋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以及印度板块远程效应的影响,形成了伸展构造和走滑构造两种相互关联却又相互独立的构造现象(李三忠等,2018;任建业,2018)。渤海湾盆地的北缘和东缘受控于郯庐断裂带,其走滑构造样式、变形时间及已经得到了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多年固定断面的测量资料和海洋地质研究所1988年两个航次调查结果,结合黄河水沙资料的分析,对水下三角洲的地貌特征、地貌演化及形成机制进行了论述,尤其对三角洲前缘的地貌演化趋势进行了较详细地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