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浩 《地理教学》1997,(1):23-24
直觉思维是指未经逻辑推理,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顿悟的思维,具有整体性、直观性、快速性、跳跃性等特点。在思维过程中,主体在得出结论对往往不能明确地意识到思维过程的步骤和环节,因此也很难用语言将思维过程清楚地表达出来,大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之感。实际上,虽然直觉思维所得结果论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浓缩了对思维对象的信息加工过程,是思维过程的简约,是一种特殊的、高层次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2.
冉绍川 《地理教学》2010,(23):21-22
对新一轮的教学,笔者通过反思,认为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1、注重地理原理、地理概念的教学原理、概念是思维过程中抽象与概括的结果,也是进一步思维的理性材料。学习地理原理、概念是掌握地理规律,形成地理认知结构和地理认知能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地理思维能力的条件。如果学生对基本原理、概念不能清晰理解,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3.
相晓东 《地理教学》2014,(19):62-62
1."话"说图——用语言表述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体验"图文转换"的过程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可以创设适宜的"说地图"时空,充分利用学生骨子里喜欢被承认是发现者的天性。运用"慧眼识图",让学生静心观察地图,与地图对话,调动原有的阅读地图经验,并从图中提取地理信息;运用"话说地图",培养学生将思维的成果用语言表述出来的能力,体验图文转换的思维过程。在班级中交流、展示思维成果,相互碰撞、质疑、互动生成、集体共享,感受对地图的再认识、再理解。  相似文献   
4.
徐毅 《地理教学》2015,(6):43-44
地理概念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本质属性的抽象与概括,是地理知识系统构成的最基本的要素。只有理解掌握了地理概念,才能提高地理学习能力,从而发展地理思维和学科素养。因此,如何深化地理概念教学是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现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有如下要求:"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  相似文献   
5.
“节外生枝”这个成语在很多情况下,是个贬义词。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之下,我们就是要克服照本宣科和就事论事,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重视“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使课堂充满生机,也就是不惧“节外生枝”。当然,这里的节外生枝是生“新”枝,“新”就是要符合新课程的“新理念”,就是要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研究已经表明:人的每个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思维过程,在这个互逆过程中存在着正逆向思维的联结。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反过来想一想”。  相似文献   
7.
正一、思维能力众所周知,思维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所以,研究学习中的思维规律,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意义重大。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推理力、理解力、顿悟力等共同组成思维能力。知识是前人发明(发现)的智慧结晶,通过文字等形式保留下来,是我们今天增长智慧的载体。这说明学习的核心是借助知识载体,学习前人发现、创造时的  相似文献   
8.
赵军 《地理教学》2009,(4):44-44
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颖的、独特的、有创意的见解往往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即所谓的“顿悟”和“灵感”。倘若过早的对一个可能有着多种答案问题的回答给予终结性的评价,势必扼杀了其他学生创新和发散思维的火花。运用延时评价,能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产生更多更好的创新灵感,共同经历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改后,开放性试题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关注。开放性试题虽然给阅卷工作带来了难度,但是却给考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为考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和平台,有利于考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和对考生创新精神的考查。因此,近年来开放性试题已成为命题的一个热点,地理学科也不例外,其具有的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等特点非常适合命制开放性试题来考查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  相似文献   
10.
一、总述知识停留于书面认知,能力则重在活学活用,但知识与能力相辅相成应是大家的共识,只不过知能转化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对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最有可能转化为能力,这涉及到对知识与能力划分的不同视角,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从目前我们考试要求角度,我们可以把地理学科知识大致分为陈述性知识(又分事实性知识、原理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事实、概念、原理、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