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4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2003年8月16日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间5.9级地震前震源区附近地震活动图像和地震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震前5~1年震源区附近地震活动异常平静,而外围(150km≤△≤300km)区地震活动显著增强;震前2年左右,震源区附近地震学参数异常比较明显,异常项数比40%;震前1.0~0.5年地震学参数异常明显减弱,异常项数比仅10%。可见,地震学短期异常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2003年8月16日内蒙古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之间发生了Ms5.9级地震,震前该区测震学指标和河北省北部距该地区较近台站的前兆测项中都出现了一些异常。本文对这些异常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讨论了这些异常和这次地震的关系。这次地震打破了华北、东北地区的5级地震平静,可能预示新一轮地震活跃的开始。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朝阳地震台水准观测在内蒙巴林左旗Ms5.9地震前的短临异常,并对异常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马德清 《西部资源》2015,(1):162-164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黄岗梁——甘珠尔庙复背斜南翼,矿体产于下二叠统黄岗梁组大理岩顶、底板接触带中的石榴透辉石矽卡岩中,含矿岩层主要为泥质、粉砂质板岩及大理岩。燕山晚期花岗岩为成矿母岩。是大兴安岭南段地区多金属成矿带。  相似文献   
5.
张海华  郑月娟  陈树旺  张健  苏飞  公繁浩  黄欣  甄甄 《地质学报》2015,89(10):1703-1717
内蒙古巴林左旗碧流台地区分布一套碎屑岩,以砂板岩组合为特征,时代原为早二叠世。对该套地层所取砂岩样品进行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对取自长石岩屑砂岩样品中100颗碎屑锆石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100颗锆石的谐和年龄主要集中分布在4个年龄区间,分别为253~298Ma,309~362Ma,428~595Ma,851~1526Ma,最年轻的一组锆石年龄为253~298Ma,存在266Ma的锆石峰值年龄。266Ma的年龄限定了地层的沉积时限,即地层应在晚二叠世沉积,且砂岩的碎屑锆石年龄特征和地层岩性组合与区域上发育的林西组可以对比,故将该套地层划为林西组。年龄数据普值特征反映出,该地层具有多物源供给的特点,但物源主体来自东北各地块,未见华北板块的物源区年龄信息,表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在晚二叠世并未完全碰撞闭合,253~298Ma的锆石年龄与西拉木伦缝合带附近与板块俯冲、碰撞相关的岩浆事件相吻合,表明两大板块的最终碰撞拼合时间应晚于266Ma。  相似文献   
6.
2003年8月16日内蒙古巴林左旗与阿鲁科尔沁旗间发生5.9级地震,使内蒙古东部地震活动再次进入活跃阶段。通过对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5.9级地震余震序列分析表明,序列的空间位置变化不太大,集中发生在较小的区域内,说明该震震源体较小。整个余震序列以NWW向条带分布为主,条带的走向与宏观烈度等值线长轴方向及震源机制B节面方向一致。ML≥3.0余震形成NW和NE两条相互垂直的条带,主震发生在NW条带的北西端。分析余震序列深度剖面图,说明NW向可能为此次地震的主破裂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今天大兴安岭西南,有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这就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那里有山地,多丘陵,乌力吉木伦河等数条河流蜿蜒于境内。闻名于世的"红山文化"遗址,珍贵奇特的辽、金、元、清各代遗存,给这片土地刻上了一道道值得深思的皱纹。当  相似文献   
8.
小震频度异常新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小震增强现象在多数中强地震前存在,但是这种周期性的小震活动强弱交替轮回过程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利用小震活动的增强对未来中强地震的预测比较困难。本文尝试根据小震活动空间格局是否改变来统计小震频度,并通过此方法研究了2003年内蒙巴林左旗MS5.9级地震和2004年内蒙东乌珠MS5.9级地震。结果表明:利用新方法统计小震的频度更能突出中强地震前的小震频度异常,能够有效的提取中强地震前的中短期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9.
巴林左旗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林左旗双尖子山银(铅、锌)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为超大型热液脉型矿床,在时空分布上与中生代构造—岩浆岩关系密切。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化多呈席状、细脉浸染状、网脉—脉状在下二叠统大石寨组火山—沉积岩产出,并且构成似层状、(长)扁豆状、透镜状和囊状矿体。初步研究表明:与银多金属共生的绢云母和辉钼矿同位素年龄分别为146.9±1.9 Ma和162.6±2.6 Ma,与区域侏罗纪火山岩同位素年龄160~147 Ma基本一致。根据矿区外围白音诺尔花岗岩体锆石年龄142~115 Ma,可以推测双尖子山银多金属主成矿作用与侏罗纪构造—岩浆活动相关,而与后期大规模中酸性岩浆侵位并无直接的成因联系。根据矿床产出环境、矿化和热液蚀变特征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双尖子山可能经历了多次矿化的叠加,其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远程俯冲和中生代动力机制转换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5月25~29日,自治区气象局乌兰局长携办公室副主任王绥生一行到赤峰市局、敖汉局、宁城局、松山局、巴林左旗、阿旗等气象局和八里罕、岗子、浩尔吐等气候站进行工作调研。调研期间,乌兰局长会见了敖汉旗、宁城县、巴林左旗、阿旗旗委及政府方面的有关领导,并就如何及时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