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100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79篇
海洋学   3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93篇
自然地理   76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n rapi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the process of concentration and dispersal of various elements tends to be more dramatic,tremendously influencing the shap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space in metropolitan area.Survey of spatial concentr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has thus become a basic method in examining metropolitan spatial evolution.In this research,three elem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essential indicators of the process:demographic density distribu-tion,employment density distribution and business office location.Performance of these elements in Nanjing City was exam-ined historically.As Nanjing City could be regarded as a representative of metropolitan areas in China,its situation large-ly suggestes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in similar areas of China.Hence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Nanjing City,four general implications were highlighted.First ,metropolitan areas in China are in a violent process and shift of spatial concentr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Second,from now to at least the near future,concentration will continue to be the central fea-ture.Third,the landscape of metropolitan areas basically exhibits a dual structure character.The gap in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qualities among different districts will continue for a long time.Fourth,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CBD)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helping to convert the traditionally single-centered city structure into a polycentric one.  相似文献   
2.
不整合运移通道类型及输导油气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高长海  查明 《地质学报》2008,82(8):1113-1120
在对不整合空间结构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油气沿不整合运移的通道类型:宏观上,存在由不整合面之上底砾岩和不整合面之下半风化岩石两种高效运载层组合成的双运移通道型和单运移通道型两种通道类型;微观上,底砾岩连通孔隙、半风化岩石构造卸荷风化裂缝系统及溶蚀孔洞系统可作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通过对不整合面上、下岩石物性分析,认为半风化岩石“孔洞缝”系统较底砾岩连通孔隙有更高的输导油气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运移通道类型具有不同的输导油气特征。在地史时期,构造裂缝系统和溶蚀孔洞系统一直是不整合输导油气的主要通道;对于软地层构成的不整合来说,开始应是卸荷、风化裂缝系统和底砾岩连通孔隙共同构成不整合输导油气的主要通道,当上覆沉积载荷达到一定程度后,主要是底砾岩连通孔隙起输导油气通道作用;对于脆硬地层构成的不整合来说,卸荷、风化裂缝系统和底砾岩连通孔隙一直是不整合输导油气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3.
2007年6月11日,距毕业生离校还有两个多星期,武汉大学人文馆依然有这么多同学在为找工作的事情奔波。下面引用一段边馥苓教授于2004年5月在《地理信息世界》上发表的《我国高等GIS 教育:进展、特点与探讨》一文中的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目前企业中生产一线技术工人紧缺和技工学校招生生源锐减等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了技工学校招生的转变方向和技校毕业生就业的转变方向,并提出了发展技工教育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6.
断裂构造的遥感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裂构造是一种基本的构造型式。断裂构造遥感研究是高新探测技术与地球科学的有机结合 ,是断裂构造常规研究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向纵深拓展的必然趋势。该文从总体思路、具体内容、操作方法等各个不同角度系统地论述了断裂构造遥感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并在断裂构造信息提取、光谱特征分析、空间结构分析 (包括分形分析 )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7.
旅游空间合作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回顾了旅游业空间结构的研究进展,总结出我国旅游业空间结构研究集中在旅游资源分布描述及区划、旅游空间结构演替和区域关系研究、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等领域。并从理论研究和个案研究两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旅游空间合作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8.
旅游自组织系统:区域旅游规划的根本目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志红 《热带地理》2002,22(3):249-252
随着旅游活动不断走向大众化,旅游现象各要素之间已形成相互联系,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即旅游系统,旅游规划的对象也由旅游业发展到旅游系统。文中认为旅游系统规划的最终目标就是促使旅游系统6向旅游自组织系统进化,为促进旅游自组织系统的形成,编制科学的规划方案是基础,加强规划的实施监控是关键,成立实施监管小组是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云南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该文阐述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包括:1)昆明市是云南省最大的游客集散地,游客集散地处于变动状态,旅游资源地域差异性大、景区(点)分布不合理;2)游客集散地的变化受制于游客市场的变化,旅游产品的变化及产品的级别、数量、景区(点)的分布和行政隶属关系。提出淘汰过时的旅游产品,从市场需求出发新增加重建景区(点),增加游客集散地的数量,建立立体旅游网络系统,增强旅游网络系统的稳定性,重构云南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0.
信息产业发展对宁波城市内部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文从信息产业的概念和分类人手,着重分析信息产业发展对城市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影响。对宁波市信息产业与城市产业结构的内在关系进行了量化研究;探讨信息产业对城市内部社会结构分异的变化趋势;提出了信息产业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功能置换的两种模式和地域扩张的促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