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刘焕启 《地球》2013,(4):29-33
正从我国生态林工程分布版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三北防护林工程和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各占半壁江山,几乎覆盖了整个国家。自1978年三北防护林开始建设以来,防护林工程大大提高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取得了明显的防沙治沙效果。在新形势下,在加强防护林工程的同时,  相似文献   
2.
黄河源地区水文水资源及生态环境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实地查勘调查、依据多年积累的原型观测资料,在分析可源地区基本情况、水文气候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近年来黄河源地区水文水资源及生态环境变化的特点;解答了这种变化所产生的结果和影响;得出了在河源地区封山育林植草,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初步对策;提出了河源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纳入全河统一调度、开发、利用规划的建议;以期找出对付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国土资源》2005,(11):40-40
1.森林蓄积量少消耗2.5亿立方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7年来,累计完成荒山造林432.82万公顷,新封山育林884.96万公顷;森林管护面积每年保持在9000万公顷左右;累计少采伐木材13082.5万立方米,少消耗森林蓄积量2.5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2008,(9):F0003-F0003
广西壮族自治区采用综合治理方式治理石漠化取得一定成效。截至目前,全区各级累计投入石漠化治理资金5亿多元,年均完成封山育林300万亩以上,累计完成石山封山3700多万亩。其中,2000多万亩灌木覆盖率已达30%以上,过去许多光秃秃的石山如今已披上了绿装。  相似文献   
5.
《地理教学》2009,(9):45-45
国家于2005年起在青海三江源区域实施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现已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区域内水源涵养功能得到初步恢复,草地恶化趋势减缓,农牧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通过实施退牧还草、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人工增雨、鼠害防治和水土保持等项目,这几年,该区域水源涵养功能初步恢复,“增水”效果明显,长江、黄河、澜沧江在青海的出境水量逐年上升。该区域沼泽、湖泊面积也不同程度扩大,曾经有“千湖之县”之称的玛多县又开始呈现出湖泊星罗棋布、波光粼粼的千湖美景。据遥感监测,三江源区的鄂陵湖、扎陵湖、冬给措纳湖等大型湖泊面积均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6.
依据再造西北地区山川秀美项目所获得的成果和认识,回顾了西北地区再造山川秀美的历史及其理论认识的发展,进而介绍了这一重大项目在试验示范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大量试验区的建立(即模式的建立)。这些模式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的典型地域,包括黄土高原、沙漠、戈壁、绿洲、草地、荒漠以及江河源区等,并对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模式作了论述,介绍了其建立过程、关键技术、功能效益、适用地域等。基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证明再造西北地区山川秀美具有有力的科技支撑和广大群众基础,是可实现的千秋伟业。最后,对进一步推进再造山川秀美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旱泉沟流域封山育林育草调查研究为基础,通过农户调查、专项统计监测、野外试验研究等手段,在专家咨询、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目标决策评价模型建立封育工程生态恢复综合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封育工程生态恢复的效果,以期为西部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旱泉沟流域封育工程的生态恢复效果显著,年经济价值为5.217×106元,其中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土壤保持能力恢复较好,综合效果评分为77.70,达到良好水平。  相似文献   
8.
3月16日上午,襄城县湛北乡李某因涉嫌破坏矿产资源罪,被襄城县公安局依法逮捕。封山育林工作开展以来,李某成为第一个因涉嫌破坏矿产资源罪被批捕的人员。对李某的批捕,极大地震慑了襄城县境内非法采石和乱采滥挖行为,首山又重新回归了昔日的宁静。多年来,襄城县首山沿山部分村民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传统观念的影响,由原来上山采石建房自用,到后来形成了采石、装卸、运输、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模式。近年来随着国家建设项目的增  相似文献   
9.
依据再造西北地区山川秀美项目所获得的成果和认识,回顾了西北地区再造山川秀美的历史及其理论认识的发展,进而介绍了这一重大项目在试验示范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大量试验区的建立(即模式的建立)。这些模式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的典型地域,包括黄土高原、沙漠、戈壁、绿洲、草地、荒漠以及江河源区等,并对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模式作了论述,介绍了其建立过程、关键技术、功能效益、适用地域等。基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证明再造西北地区山川秀美具有有力的科技支撑和广大群众基础,是可实现的千秋伟业。最后,对进一步推进再造山川秀美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