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1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外资银行网点数据,借鉴“连锁型网络”模型,构建1990年、2001年和2019年在华外资银行金融网络,对网络空间格局及演化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北京、深圳和广州占据着外资银行金融网络的核心位置,整体上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外资金融中心层级体系相对稳定,基本符合“金字塔”等级结构。随着外资金融联系覆盖范围的扩大,在华外资银行金融网络集中程度有所降低,外资金融联系在空间扩张的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时间惯性和空间惰性,体现了空间依赖和路径锁定特征。在华外资银行金融网络呈现出“东稠西疏、南密北稀”的格局,非均衡性明显,核心-边缘结构突出。在华外资银行金融网络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发育阶段、等级阶段和轴-辐阶段3个阶段。在华外资银行的发展规模除受企业层面内部化优势和市场机会的行为驱动外,还受我国逐步开放的金融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区位选择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贺灿飞  傅蓉 《地理学报》2009,64(6):701-712
金融业渐进式准入制度直接影响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伴随改革开放进程,外资银行最初聚集于经济特区和北京,进而扩散到上海、天津、大连和广州,以致于中西部城市,如重庆、成都和西安.外资银行的分行支行尤为聚集于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等经济发达地区,代表处则偏好聚集于北京和上海.条件逻辑模犁统计结果表明,外资银行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中国城市的区位优势,尤其是制度优势和银行业规模经济优势共同影响外资银行分支机构在中国的区位选择.外资银行尤为偏好金融规模效应显著、对外资银行准入管制较少的贸易型城市,央行总部及其区域性分行所在城市也是外资银行偏好的区位.由于代表处与分行或支行的功能差异,两者的区位行为存在一定不同.  相似文献   
4.
周期性金融危机表明.大国的区域金融系统越来越融于全球资本流通和金融服务网络体系中,外资银行对东道国区域金融网络的空间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促进区域金融流动的同时放大区域金融风险。本文总结了区域金融空间集聚与扩散的理论基础,以外资银行为例,论述了美国金融城市体系的规模和等级结构,分析了美国中心城市金融集聚特征与网络化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