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余青  韩淼 《地理研究》2016,35(8):1589-1598
旅游交通拥堵问题是中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大量游客和自驾车涌入风景名胜区,尤其是城郊型风景名胜区,导致旅游交通与通勤交通、过境交通交织混杂,旅游旺季人满车满为患,交通拥堵不断升级,景区大面积瘫痪等严峻问题。旅游交通拥堵已成为城郊型风景名胜区发展的瓶颈因素并严重地影响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城郊型风景名胜区旅游交通特征和问题分析,基于TDM理论,提出解决城郊型风景名胜区旅游交通拥堵问题的PMSI模式,统筹协调,多管齐下地解决旅游交通拥堵难题。这一模式在雁楠景区进行了实践应用。研究表明,PMSI模式不仅适用于城郊型风景名胜区,也可以在一般景区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土地监管与利用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和法制建设进一步深入,土地监管与利用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合理化。尽管如此,隐形土地交易、国有划拔土地市场化、土地价格非正常攀升等种种问题仍屡禁不止,本文从城郊型土地人手,对目前土地监管与利用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地区城郊型侵蚀环境及其调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阐述了黄土高原地区城市发现现状、城郊型侵蚀环境的概念与组成,分析了城郊型侵蚀环境具有脆弱性、组成要素复杂、人为影响强烈、环境变化具有节律性、阶段性、变性等特点、并提出了调控城郊侵蚀环境的指导思想、依据和主要措施,以及平原型、丘陵山地河谷型、矿区型和过渡型等四种调控模式。e  相似文献   
4.
以兰州市边缘的城郊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使用多目标决策方法,进行城郊型流域治理优化模式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小流域优化结构模式使经济林果业得到发展,提高了草地的产量,为工业用地的发展预留了空间.水土保持方面,综合保水率、保土牢达到80%以上,年径流模数和土壤侵蚀模数显著降低,减少侵蚀量15.73×104t,减少径流255×104m3.优化结构模式实施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明显,使小流域年人均农业收入可由原来的1 303元增至2 646元;减轻了市区的洪灾威胁,有效地控制了泥沙下泄进入市区,起到净化市区空气、水源污染;增强了人们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意识,激发了群众城郊型小流域水土保持建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6.
灵川县是桂林市的下辖县,身处"甲天下"的山水之中,地理位置优越,水土条件适宜耕种.该县在打造高稳产农田的同时,利用这一份得天独厚的优势,提高土地利用率,形成了高效的城郊型、旅游型、创收型的用地结构,稳固了灵川县作为桂林市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培育小城镇特色,发展特色经济,是小城镇不断升级、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文章运用城镇经济发展的一般原理,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根据特色经济培育的原则,以常州市为例对不同类型的特色城镇与特色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