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义认为现代术语的农林复合系统来源于生产实践,体现了农业与林业的有机结合、品种生态和经济的有机结合、产品多样化以及管理科学化4个方面相统一的特点。文章在分析三峡库区农林复合系统的类型结构基础上,提出了农林复合系统可以进行层次结构划分的观点。最后,以典型案例研究方法入手,对1种农林结构类型进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植物篱农林复合坡地系统,是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下实现坡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湘北红壤坡地雨水过程的水土流失及其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谢小立  王凯荣 《山地学报》2003,21(4):466-472
模拟主要利用方式构建的垫面为主导因子,采用径流场实测方法,通过4a(1998~2001年)实地观测试验,剖析不同下垫面对雨水地表径流及其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降雨(时间分布及其强度)是影响地表径流特征的主导因素;年降雨量与地表径流量和系统水土流失量呈正相关。不同垫面地表径流产量有显著性差异;雨水径流过程的土壤和养分流失有相似的表现。在假定雨水年份的基础上,应用不同雨水年份出现概率指标,推算出:湘北红壤坡地现今利用状况下,雨水产地表径流过程的年均水土流失量及其养分(有机质、N、P、K)损失量;和可最大开发利用时,可能带来的水土流失与养分损失。提出"利用坡地集雨利用优势,构建与单元生态系统水循环平衡相适应的坡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通过水平衡生态建设来维系生态系统的水分平衡"观点。  相似文献   
3.
4.
李玮  吴战平 《贵州气象》1997,21(3):26-29
根据光合有效辐射的气候学计算方法,分析了我省坡地光合有效辐射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省内各地的光合有效辐射值无论在地域分布上还是在季节分配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5.
坡地系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恒力  陈植华 《地球科学》1997,22(6):652-655
区域性土壤侵蚀的定量评在涉及到泥沙输移的非连续性难题和众多的非确定性因素,目前应用较普遍的小区定量难以适用。所提出的定量评价方法是利用GIS技术、模糊数学、将以分布参数为特征的区域坡地系统划分成若干类具有集中参数特征的基本侵蚀单元,结合USLE方程来模拟空间上不同侵蚀背景条件下土壤侵蚀的强度,并可以确定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子及其排序,该方法适用性强,可用于不同空间尺度的土壤侵蚀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6.
丘陵草坡土壤10Be分布特征及土壤生成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位于广东省境内的中国科学院鹤山丘陵综合试验站草坡集水区土壤剖面为对象, 对土壤样品进行了大气成因10Be测定, 对基岩以及风化岩石样品进行了就地(in-situ)宇宙成因10Be测定. 基于土壤层大气成因10Be测定, 参考土壤层底界14C表观年龄, 估算出草坡地区3800年以来大约有34%的成土物质被侵蚀掉; 基于风化岩石间隙土大气成因10Be测定, 估算得到基岩之上90 cm厚的风化岩石层至少经历了1.36 Ma, 平均侵蚀速率约为1.26×10-4 cm/a. 表面风化岩石和基岩就地成因10Be浓度分别为10.7×104 atoms/g和 8.31×104 atoms/g, 据此估算得到: 土壤生成速率为8.8×10-4 cm/a; 表层风化岩石以及基岩宇宙射线暴露时间分别约为7.2×104和2.3×105a. 土壤生成速率大于侵蚀速率, 自然地貌状况稳定.  相似文献   
7.
黑麦草在净化富营养化水的人工湿地生态工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人工湿地生态工程中利用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净化污水,得到了较好的效果。结果表明:利用黑麦草在冬春季节的生长,可使亚热带地区人工湿地常年运行,黑麦草在3—4月份对水体就有明显的净化作用。在春夏季节,特别在5月份黑麦草可以获得较高的生物量和N、P的积累量,因而净化贡献最大。从产草量方面考虑,延长黑麦草的生长期能获得较高的生物量;从植物体所含营养物质状况和饲用价值看,增加收割次数的黑麦草N、P含量高,饲用价值高;但从黑麦草对污水中N、P的吸收和积累量方面考虑,收割次数过高则不利于黑麦草对污水的净化及N、P的累积。从上述几方面综合考虑,在黑麦草整个生长期收割次数以2.3次为宜。  相似文献   
8.
坡地土壤降雨入渗性能的径流-入流-产流测量方法与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坡地土壤的降雨入渗性能对于水文过程、作物水分利用、灌溉管理、土壤侵蚀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非常重要. 提出了测量坡地降雨条件下土壤入渗能力的径流/入渗方法. 依据水量平衡原理, 根据径流在坡面上的推进过程和有积水情况下积水深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推导得到了计算土壤入渗率(入渗能力)的数学模型. 采用两种工况: 雨强为20 mm/h、坡度0°和雨强60 mm/h、坡度20°, 径流/入渗坡面长度比均为1:1测量土壤入渗性能. 还用双环入渗仪测量了入渗性能用于比照. 用含水量10%的粘黄土进行室内试验, 获取了相关的数据, 并据此计算得到了两种工况的降雨入渗率曲线. 结果表明, 这种新方法可以很好地表征土壤入渗性能的概念, 并能获得很高的初始入渗能力. 分析了这种测量方法和计算模型的合理性. 采用降雨量、入渗量对比方法, 计算了上述两种工况的测量误差各为1.82%/1.39%和4.49%/3.529%(试验/模型), 说明了该方法的测量精度. 由于初始阶段供水能力的限制和土壤团聚体崩解的影响, 双环入渗仪测量得到的瞬态和稳定入渗能力均远小于用该方法测量得到的结果. 本方法可以克服以往降雨器和双环入渗仪方法的不足, 可以用于测量坡地降雨/径流/土壤侵蚀等因素影响下的整个降雨入渗过程曲线. 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冰川与空冰斗辐射气候的计算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重瑗 《冰川冻土》1989,11(4):336-349
提要 在朝向、坡度和山体遮蔽度影响下,与水平面相比朝北冰川和朝南空冰斗在太阳偏角为15°,0°和-10°时的平均太阳辐射能量损失分别是40.6%和21.0%。1号冰川东支夏季消融期内自然冰雪面辐射场内辐射平衡各分量平均日总量值受地形因素和反射性能的控制而显示出由西北侧向东南侧逐渐降低的带状分布规律。晴朗少云天气下的总辐射和有效辐射的垂直梯度分别是14.52Wm~(-2)/100m和2.77Wm~(-2)/100m。  相似文献   
10.
无谋干热河谷按树人工林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干热河谷人工林生长缓慢,林分结构简单,群落生物量较低。地面物质组成和地表侵蚀状况是影响干热河谷林木群落生物量的主要立地因素之一,土壤入渗能力强的石质山地有利于高大乔木的生长,桉树人工林生物量高,而侵蚀严重的泥质山地则相反,不利于高大乔木的生长,桉树人工林生物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