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采用Ti元素标准化法确定农耕土壤元素As、Cd、Cr、Cu、Hg、Ni、Pb和Zn的地球化学基线值,并以此为参比值,计算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r)。其结果显示,贵港市覃塘区的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优良,土壤元素Hg、Cd是潜在中等生态危害风险的主因子,其他元素均为低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
西藏西北部浅变质石英砂岩岩石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主要由浅变质石英砂岩组成,由于化石匮乏、变形强烈,长期以来对这套浅变质石英砂岩成因的争议颇大,导致了对藏西北地区前中生代构造演化的认识长期模糊不清,其中,何处才是冈瓦纳大陆北界就是一个长期争论的议题。在西藏西北部,近东西走向的布尔嘎错断裂带将北部的查多岗日地块与南部的南羌塘地块分隔开,浅变质石英砂岩广泛出露于这两地块之内。沿近东西走向布尔嘎错断裂带断续产出的冈玛错蓝片岩、蛇绿岩等岩片大体呈南北向逆冲于浅变质石英砂岩之上,因此早期曾认为布尔嘎错断裂带是冈瓦纳大陆之北界。本文的调查与研究发现查多岗日和南羌塘地块内浅变质石英砂岩岩相学特征完全相同,均主要由石英组成,遭受了绿片岩相的变质作用,形成了钠长石+绿泥石+白云母组合,充填于早期石英颗粒之间,钠长石交代钾长石。这两地的浅变质石英砂岩均被未变质钙质胶结的钾长石石英砂岩平行不整合覆盖。碎屑锆石的阴极发光分析与U-Pb定年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查多岗日与南羌塘地块内浅变质石英砂岩内的锆石来源完全相同。这些证据充分反映了查多岗日与南羌塘地块早期构造演化过程相似,源自同一大陆。碎屑锆石定年结果进一步表明浅变质石英砂岩的最大沉积年龄为520±8Ma,该岩石再被约480Ma的花岗岩脉侵入,因此其很可能形成于晚寒武世,而不整合面之上沉积岩的最大沉积年龄为460±8Ma,表明该不整合面上、下沉积岩之间存在明显的沉积间断,证实了该平行不整合面形成于奥陶纪。不整合面之下的浅变质石英砂岩因此与杨耀等(2014)报道的荣玛组相同,不整合面之上未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则属于中上奥陶统塔石山组。查多岗日地块因此是西藏境内最北端的冈瓦纳大陆的碎块。在西藏西北部,冈瓦纳大陆北界为龙木错-帮达错-(83°40'E、35°N)-红脊山-荣玛乡。布尔嘎错断裂带不是冈瓦纳大陆之北界。  相似文献   
3.
《地图》2018,(3):96-107
据明代《三吴水利论》记载:“按诸漤界乌程、长兴之间歧而视之,乌程三十有九,长兴三十有四,总而论之计七十有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过勘察,湖州确有73条漤港,印证了古籍的记载。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热带的北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丘宝剑 《地理科学》1993,13(4):297-306
  相似文献   
5.
袁利盛 《中国地名》2014,(10):69-70
汝城县地处湖南省东南隅,素有“鸡鸣三省,水注三江”之称,境内文物占迹林立,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众多,人文历史极为厚重。汝城县是中国行政区划和地名学会、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命名的“千年古县”,也是中国古祠堂之乡,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汝城县还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相传中华民族的人文祖先炎帝神农氏作耒耜于汝城耒山。  相似文献   
6.
东亚夏季风北界与我国夏季降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春  韩笑 《高原气象》2008,27(2):325-330
为了研究东亚夏季风北界与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的关系,本文利用夏季850 hPa上20°N以北105°~125°E之间平均南风风速2 m/s所在的纬度,定义了一个新的东亚夏季风北界指数。初步分析表明:东亚夏季风北界在1976年之前(含1976年)位置偏北,而1976年之后位置偏南,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较好地反映了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分布型的变化。对应于东亚夏季风北界的异常,东亚夏季风强度、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与面积、亚洲大陆热低压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东亚夏季风北界位置偏北(南)时,对流层低层亚洲大陆热低压偏强(弱),东亚夏季风偏强(弱),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南)、面积偏小(大),南亚高压偏弱(强),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流以下沉(上升)为主,降水偏少(多);华北地区气流以上升(下沉)为主,降水偏多(少)。  相似文献   
7.
对伏牛山中段南坡不同海拔高度7 个土壤剖面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土壤理化分析,选择土壤氧化物迁移系数、硅铝铁率、活性铁与全铁之比、活性锰与全锰之比、Ba值、β值等指标,运用聚类分析等方法,从土壤物质迁移和积累角度深入探讨了河南省伏牛山南坡亚热带北界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该界线大约在海拔950 m左右。  相似文献   
8.
<正>一、背景青田稻田养鱼历史悠久,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于2005年6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同年6月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曾作批示:“关注此唯一入选世界农业遗产项目,勿使其失传。”自获得GIAHS认定以来,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每年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访客,成为中国生态农业智慧、  相似文献   
9.
卞跃跃  顾善闻 《地球》2020,(3):26-31
民以食为天。温饱关乎生存.是人类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自西周以来,中华以农立国。从氏族时代的井田制,到汉唐庄园制,再到宋明小农经济,尽管土地资源分配使用的主体儿度变迁,但相比于其他经济事务,历朝历代都对农耕给予了最高重视。男耕女织,睛耕雨读,中国的农耕文明在世界风骚独领数千年,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0.
张掖市农耕期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雪莲  王涓力 《冰川冻土》2015,37(5):1406-1411
利用张掖市6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实测气温资料,运用5 d滑动平均、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农耕期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及≥0℃积温的分布特征、年际和年代际演变规律及突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张掖市农耕期初日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推迟,终日则相反,农耕期日数自西北部向东南缩短,积温南北差异显著;近50 a初日提早,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延长,积温增加趋势明显;20世纪70-80年代前期各地表现出农耕期初日推迟,终日提前,持续日数较短,≥0℃积温偏少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终日延迟程度大于初日提前程度,积温增加显著,尤其2001-2010年增幅为50 a最大;山前绿洲及荒漠绿洲农耕期终日、持续日数及积温分别在1995/1997年、1982/1990年、1996/1999年发生了突变;农耕期热量资源增加,对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生育进程的加快及产量均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