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78篇
测绘学   267篇
大气科学   172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85篇
海洋学   6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16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aily and ten-day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 of crops were retrieved from meteorological statellite NOAA AVHRR images ,The temporal variations of the NDVI were analyzed during the whole growing season,and thus the principl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DIV profile and the growing status of crops was discussed,As a case in poin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gral NDVI and winter wheat yield of Henan Province in 1999 had been analyzed.By putting integral NDVI values of 60 sample counties into the winter wheat yield-integral NDVI coordination,scattering map was plotted. It demonstrated that integral NDVI had a close relation with winter wheat yield.These relation could be described with linear,cubic polynomial ,and exponential regression,and the cubic polynomial regression was the best way,In general ,NDVI reflects growing status of green vegetation ,so crop monitoring and crop yield estimation could be realized by using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on the basis of time serial NDVI data together with agriculture calendars.  相似文献   
2.
软玉子料的形状规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平  李凌丽 《岩矿测试》2008,27(5):395-396
通过对软玉子料形状总结,发现子料多呈扁平状,其长宽比较小,磨圆好的子料形状可分为11类。这些特征可用于子料鉴别与特殊材料制作。  相似文献   
3.
利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了温度、pH值和Hg^2+等9种金属离子对体长24.2cm±0.7cm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消化道中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0℃,对热不稳定,最适pH为7.2。Hg^2+,Mn^2+,Ag^+,Pb^2+,Ba^2+,Ca^2+对蛋白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由强至弱依次为Hg^2+〉Ag^+〉Mn^2+〉Pb^2+〉Ca^2+〉Ba^2+,其中Hg^2+和Ag^+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表现出极强的抑制作用;Cu^2+,Zn^2+,Mg^2+则对酶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大小依次为Mg^2+〉Zn^2+〉Cu^2+,Mg^2+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仿刺参水溶性海参皂苷的分离制备及抗真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海洋生物资源进行天然抗真菌新药的开发,从冻干海参加工废液中提取了水溶性海参皂苷,并对其抗真菌活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提取水溶性海参皂苷,经Libermann Burchard反应等对提取物的性质进行鉴定后,利用管碟法对所得提取物的抗菌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利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所得水溶性海参皂苷对6株供试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提取物在Molish反应、沉淀反应和泡沫实验中均为阳性,说明提取物中确含有皂苷类成分;在Libermann Burchard反应中,液体的颜色处在红色与紫色之间,显示提取物可能是1种三萜类皂苷。水溶性海参皂苷对6株供试真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在浓度为0.5~4 mg/mL的范围内,其抑菌活性与所用浓度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在浓度为4 mg/mL时,水溶性海参皂苷对6株供试真菌抑制活性的大小依次为裂殖酵母菌、啤酒酵母菌、白色念珠菌、葡萄炭疽病原菌、黄瓜枯萎病原菌和黑曲霉,海参皂苷对6株真菌的MIC值依次分别为0.002,0.016,0.063,0.063,0.125,0.250 mg/mL。  相似文献   
5.
地表土壤水分含量的时空分布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常常作为水文模型、气候模型、生态模型的输入参数,同时,也是干旱预报、农作物估产等工作的重要指标。被动微波遥感是监测土壤含水量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相比红外与可见光,它具有波长长,穿透能力强的优势。相比主动微波雷达,被动微波辐射计具有监测面积大、周期短,受粗糙度影响小,对土壤水分更为敏感,算法更为成熟的优势。目前,已研究出许多反演土壤水分的方法.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借助AMSR-E土壤水分影像数据、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影像数据和MODIS分类影像数据,利用ENVI软件进行遥感图像数据处理,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NDVI与土壤水分的经验模型,研究中国西部地区稀疏植被覆盖区土壤水分的反演。  相似文献   
6.
基于MODIS数据的浒苔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浒苔是一种大型绿藻,大量浒苔爆发会严重影响景观,干扰旅游观光和水上运动的进行。本文利用NASA提供的MODIS02的250m分辨率影像,分别采用了比值法、归一化植被指数法和监督分类中的最小距离分类,提取了浒苔的信息,实验结果表明,三者都可以提取浒苔信息,但是比值法提取的结果最好,最小距离分类很难与薄云区分,必须加入人工目视解译,归一化植被指数可以区分出薄云,但是遗漏较多。  相似文献   
7.
根据植被指数估算植被覆盖度的原理,以混合像元线性分解模型两个重要参数为基础,建立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进行估算植被覆盖度模型是研究区域植被覆盖度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以广州市花都区为实验区,利用ASTER高光谱影像对此方法进行验证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提取ASTER影像的植被覆盖度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在高光谱数据模式分解方法(PDM)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植被指数(VIPD)。根据地面植被光合成实验,建立了有效光合成曲线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遥感估算模型,利用2001年各月份的MODIS影像数据,估算得到纪伊半岛地区的各类NPP。研究发现,该地区的温带常绿林NPP年均值与2001年IPCC调查报告和地面实测得到的估算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实验证明,该光合成曲线NPP估算模型能够有效地利用高光谱数据,且能较好地应用于温带植被研究。  相似文献   
9.
MODIS数据在乌鲁木齐地区植被景观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EOS/MODIS卫星时次高覆盖面广的特征,选取从4.10月的MODIS晴空资料,对整个乌鲁木齐地区植被景观进行动态监测,利用植被指数最大合成法制作了每月植被指数专题图。为了能够结合物候更好地分析乌鲁木齐地区植被随季节变化趋势以及不同时期植被生长状况,我们还制作了植被景观专题图及其变化评价图。评价图的优势在于能直观地反映植被变化的趋势,并能将变化的程度数字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评价图叠加DEM做相应的分析。为乌鲁木齐地区植被变化研究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遥感植被分类方法的概述及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大范围作物的识别分类提供了新的方法,90年代以来国外主要使用卫星遥感结合植物表面温度、地形等非遥感要素对地面植被进行判识分类,我国自80年代以来应用图像纹理、植被指数变化、植被指数的动态聚类及经验正交函数等方法对大范围植被分类进行了研究。近年来,为提高植被分类精度已在提高资料的空间分辨率、利用微波遥感,综合应用“3S”技术等方面做了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