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桐庐县自2005年开展农民下山居住集聚发展工作以来。结合地方实际。坚持“科学规划,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乡为主体”的原则,以地处“高、偏、险、散”的山区农户和散居户为主要工作对象。结合中心镇、中心村建设。既有效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极大地缓解了用地指标紧张的矛盾。截止到目前,投入资金8700余万元,共立项建设用地复垦(宅基地整理)项目163个,  相似文献   
2.
依安县幅员面积3685平方公里,辖5镇10乡148个行政村和7个农林牧场,总人口50万,耕地400万亩,曾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紫花油豆角之乡”、“中国白鹅之乡”和“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等称号,两度跻身全国百名产粮大县行列。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等战略部署,把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作为重点,抢抓机遇谋跨越,凝心聚力干大事,推动县域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围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创新思路,优化举措,克难攻坚,真抓实干,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江山市委、市政府把"中国幸福乡村"创建作为建设新农村的总目标和总抓手,大力推进产业增收、公共服务、农民素质、环境整治和基层基础等提升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发展导向的中心村镇建设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为促进乡村空间重构、优化城乡格局提出了新要求。中心村镇是连接城市和散乱村庄建设的纽带,通过推进一定乡村地域的组织、产业和空间"三整合",可以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与健康发展,中心村镇建设的科学规划与决策也亟需相关理论支撑。以乡村地理学、乡村规划学和乡村社会学等领域为背景,着眼于空间、时间和主体3个维度,对增长极理论、中心地理论、农业区位论、经济成长阶段论、空心村生命周期理论、社区(公众)参与等中心村镇建设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分析,探讨了这些理论在我国中心村镇建设与规划中的应用,认为中心村镇建设需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分类指导我国中心村镇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汤冰  蒋华 《湖南地质》2011,(4):51-51
在其他一些旧家的城市化进程中,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失去土地的农民往往便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只能进入所谓的“贫民窟”。而在国内一些地方,也有把失地农民或者拆迁百姓安置到偏远地带的做法。但在宁乡经济开发区,却足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开区的规划图上,可以醒目地看到位于同区中央位置的“失地农民中心村”。  相似文献   
6.
省委书记吉炳轩批示:“在依龙镇整镇推行丰林模式,建设中心村,复垦宅基地,为全省做出示范、当好样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整治工作,2009、2010年连续两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将农村土地整治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8.
永城市太丘镇位于永城市西北25公里处,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各村违法建房现象屡有发生。近日,针对春季是违法违规建房高峰的实际情况,太丘镇党委、政府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严查违法违规建房力度,引导村民到集中规划的中心社区和中心村建房,促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新农村规划中的核心问题——中心村建设选址,以巩义市西村镇为研究对象,采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运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村庄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GIS空间分析得到各村评价参数;运用多因素综合分析计算村庄潜力评价综合分值;运用聚类分析确定村庄分级;最后用Voronoi图分割势力范围,验证村庄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结果表明:(1)影响村庄潜力的主要因素有区位条件、村庄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服务设施完善度及村庄集聚度;(2)西村镇村庄可以划分4个等级层次;(3)中心村类型主要分为规模经济型和集聚经济型;(4)运用AHP和GIS模拟出的村庄空间布局科学合理,可为新农村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从评介克氏中心地理论入手,分析了中心地理论对区域聚落体系规划的重要意义。通过对苏州工业园区中心村建设的典型案例研究,论文表明只要实际条件与理论假设基本符合,其理想模式就能在区域规划中直接运用。论文最后简要分析了中心地理论在聚落体系规划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