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116篇
海洋学   7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用气相色谱仪和气—质联机等方法对黄条鱼师的腐败挥发性化合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这将有利于对黄条做一步的生化性质分析和制定其鲜品的国家标准。样品在25℃贮藏5d期间,测定了某些化学指标。结果表明在贮藏1d后,鱼肉变腐臭,挥发性碱基化合物三甲胺和二甲基在贮藏中增加。在5d的贮藏期间发现的挥发性有机酸包括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成酸,并且它们的含量不断增加,检测出脂肪氧化产物和含硫化合物,正己醛、3—辛酮、3,5—丰二烯—2—酮,2—壬酮辛烯—3—醇,二甲基三硫化物、1H—吲哚等都是黄条腐败时产生的重要挥发性化合物。应指出的是,2—甲基丁醇、庚醇、苯酚、辛烯—3—醇己醛是黄条中所特有的化合物,其余化合物与其它鱼类的挥发性化合物几乎相近。  相似文献   
2.
3.
4.
5.
CH3I、CHCl3、C2HCl3和CH2Br2是挥发性卤代烃4种重要成分,对大气化学产生重要影响。于2018年10月在西太平洋进行船基现场培养实验,研究微量元素Fe (50 nmol/L)、酸化(pH=7.9)、酸化(pH=7.9)和微量元素Fe (50 nmol/L)耦合作用、微量元素Fe (50 nmol/L)和N/P (16∶1)耦合作用及沙尘(4 mg/L)对浮游植物释放CH3I、CHCl3、C2HCl3和CH2Br2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CH3I、C2HCl3和CH2Br2的释放均被不同程度抑制;CHCl3的释放除添加沙尘时表现抑制作用外,其他条件下均为促进作用;实验组培养周期内叶绿素a浓度较高,而营养盐浓度变化规律不明显。总的来说,酸化和微量元素Fe可能是影响浮游植物释放挥发性卤代烃的重要限制因素,沙尘对促进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泥沙运动作为水流和底床相互作用的纽带,是河流、河口及海岸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潮波作用明显的河口、海岸地区,周期性的动力作用下的泥沙运动具有往复和可逆的特征,因此研究这类水域的泥沙的净输运更具有实际的意义。基于泥沙输运和流速呈指数关系假设,建立潮流环境下的泥沙全沙净输运的解析解公式,并对该公式的计算结果和数值计算以及数学模型的结果进行了检验和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公式能较好地反应潮流环境下的泥沙净输运。由此,基于本公式采用潮流分潮调和常数可计算得到全沙净输运,并可以分析各分潮流及其相互作用与泥沙净输运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受径流影响较大的半日潮河口,S2、MS4、M2三潮相互作用对全沙净输运的贡献显著高于通常的潮流不对称作用,即M2、M4的相互作用。此外,河口区域径流导致的余流对泥沙净输运的贡献不可忽略,特别是在洪季,大径流量条件下往往导致余流较大,其对泥沙净输运的贡献所占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7.
瘤状软骨凹顶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柱色谱以及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手段,对海洋红藻瘤状软骨凹顶藻(Chondrophycus papillous Garbary et Harper)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MS、NMR等方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确证,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Ⅰ),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Ⅱ),胆甾醇(Ⅲ),植醇(Ⅳ)和4-羟基苯甲醛(Ⅴ).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海藻中分离得到.通过MTT法对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在10 mg/L浓度下均无明显活性.  相似文献   
8.
海洋红藻多管藻内生真菌EN-22 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采自广西涠州岛近海多管藻(Poiysiphonia urceolata)分离到的一株内生真菌EN-22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正相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PTLC)以及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该菌发酵液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通过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技术、质谱技术等鉴定了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4-(4-喹啉)-4-羟基-2-丁酮(1),3-羟基-3-(2-氧丙基)吲哚-2-酮(2),3-吲哚乙醇(3),3-吲哚甲酸(4),2-羟基-3-吲哚丙酸(5),2-酮-3-吲哚乙醇(6),3,3-二吲哚-2-羟基-丙醇(7),β-咔啉(8),尿嘧啶(9),环-(S-脯氨酸-S-异亮氨酸)(10),(22E,24R)-3β,5α,9α-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11),(22E,24R)-5α,6α-环氧麦角甾-8,22-二烯-3β,7α-二醇(12),5α,6α-环氧-24(R)-甲基胆甾-7,22-二烯-3β-醇(13),胡萝卜苷(14),过氧化麦角甾醇(15);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天然产物,并首次报道化合物1的碳谱数据.  相似文献   
9.
红树植物木榄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正己烷为溶剂,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红树植物木榄叶中的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检测得到40个峰,鉴定了其中的32种成分,被鉴定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1.92%,其主要成分为烷烃类(30.31%)、萜类化合物(25.22%)、芳香化合物(14.07%)、酸(10.60%)、酯(5.36%)和烯(3.49%).  相似文献   
10.
Twenty-four compounds including eight steroids (1-8), nine triterpenoids (9-16, 24), three flavonoids (20-22), and four benzenecarboxylic derivatives (17-19, 23)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stems and twigs of medicinal mangrove plant Sonneratia caseolaris. The structures of the isolated compounds were determined by extensive analysis of their spectroscopic data. Among these metabolites, compounds 1, 4-20 and 22-24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or the f'urst time from S. caseolaris. In the in vitro cytotoxic assay against SMMC-7721 human hepatoma cells, compound 21 (3',4',5,7-tetrahydroxyflavone)exhibited significant activity with IC50 2.8 μg/mL, while oleanolic acid (14), 3,3'-di-O-methyl ether ellagic acid (18), and 3,3',4-O-tri-O-methyl ether ellagic acid (19) showed weak activity. None of these compounds displayed significant antibacterial activi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