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晁勐  张俊  刘翔 《干旱区地理》2022,45(6):2004-2012
以2021年兰州市主城区678个居住小区房价数据为基础,引入地理场模型量化影响房价的外部因素,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等模型对房价分异的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的作用机理、带宽差异展开研究,以期为推动河谷型城市房产市场的公平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兰州市主城区平均房价为13739元·m-2,空间上呈现“一主三副”的带状多中心组团式分布格局,房价由多中心向四周递减,价格相似的小区在地理空间上邻近分布,具有“小集中、大分散”的局部空间特征。(2)房价分异是多种驱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区位特征中的主商圈对房价的影响居于首位,建筑特征中的房龄、容积率和邻里特征中的中学数量、绿化率等对房价的影响较大,城市地理特征对房价具有显著影响,愈靠近黄河的小区、房价越高。(3)各驱动因素的带宽差异明显,主商圈、医院等小尺度变量存在高度空间异质性,而容积率、黄河等全局变量基本不存在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近30年来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水体污染变化趋势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利用统计资料研究了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近20~30年来水环境污染的变化趋势和水环境污染的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从单位工业增加值排放强度、污染物的排放与治理、治理能力等角度总结了我国西部河谷型城市水环境污染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Li  Guodong  Zhang  Junhua  Mirzaei  Parham A.  Ding  Shengyan  Ding  Yapeng  Liu  Man 《地理学报(英文版)》2020,30(12):2015-2032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LULC) alteration has changed original energy balance and heat fluxes between land and atmosphere, and thus affects the structure...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地域结构与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河谷型城市是城市主体在河谷中形成和发育的一类城市。文章讨论了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地域结构的现状、特征及演化过程。中国西部现代河谷型城市中心一般布局在河流隘口处、河流交汇处和河谷地形宽阔处,然后沿河谷向外围廷伸。它的地域结构及其形态演化可分为孕育期与生长期、突变形、稳定发展期和成熟期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基于空间PCA的兰州市热环境人文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化过程中,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加剧使城市地表热力景观呈现出高度的空间异质性。目前对城市热环境形成、演变的驱动机制、热岛效应与地表覆被变化的定量关系研究大多还是从对某些影响因子的测定入手,缺乏对区域热环境系统全面、综合的评价与分析。利用多源空间数据,以干旱区河谷型城市兰州为研究对象,在探讨热环境的空间格局基础上,运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方法替代传统的多准则判断方法,分析了人类活动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兰州市人类活动对热环境的影响因子可以归纳为4种相对独立的基本要素,即景观格局、工业布局、城市建筑以及地表覆盖。影响兰州市中心城区热环境的最核心要素是景观格局,四个因子的线性模型较好地模拟了热环境的空间变化,定量揭示了兰州中心城区人类活动对热环境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发展及其环境问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杨永春 《山地学报》2004,22(1):40-47
分析了1949年以来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的数目变化与空间分布、规模与职能变化。在此基础上,以西部部分河谷型城市为例,讨论了影响该类城市的环境污染和热岛效应等城市环境问题,并研究了环境问题的成因,认为工业化过程与城市化过程、地形条件、工业的空间布局、建设用地结构不合理和城市建设的间接效应等是造成目前西部河谷型城市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Accompanied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the large and medium-scale valley-cities in the western China are fac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t respective levels in common. The urba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s economic losses, and also brings out negative effects on urban society. Based on the social investigation method,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harms to urban society brought b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fter the investigation to the inhabitants of six typical valley-cities: Lanzhou, Xining, Chongqing, Baiyin, Luzhou and Zigong, we found that the urba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resulted in negative influence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n resident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work, recreations, studies and social activities.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become a serious restriction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ies mentioned above. Herewith, it has become urgent to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 regulations for controlling urba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