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5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335篇
测绘学   261篇
大气科学   331篇
地球物理   403篇
地质学   596篇
海洋学   285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147篇
自然地理   29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地震预报计算机专家系统”的思想对大同 -阳高 Ms6 .1地震前每一前兆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 ,以每一异常的最可能发震时间来计算发震概率 ,利用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熵研究了系统熵值与地震的关系。对华北地区的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熵研究表明 ,在大同 -阳高 Ms6 .1地震前 ,信息熵出现了明显的减熵有序变化  相似文献   
2.
利用钻孔测井资料并运用地层倾角测量信息分析法,给出了江汉盆地地应力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为NE60~65°  相似文献   
3.
4.
针对多传感器观测环境下带乘性噪声系统的逆向最优滤波与反褶积融合估计问题 ,本文提出了 1种基于极大似然准则的最优融合算法。该算法中各单传感器间并行计算 ,并且融合中心与单传感器处理中心间无反向通讯 ,因而执行效率较高。仿真表明 ,该融合算法产生的逆向滤波与反褶积比单传感器处理结果有较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太湖表面定振波的数值计算和最大熵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逄勇  濮培民 《海洋与湖沼》1996,27(2):157-162
利用水动力学方程对太湖表面的定振波进行计算,算得定振波周期约为452min,另外,利用1992年8月29-31日在太湖西山观测到的水位资料,采用最大熵谱法,分析太湖表面的定振波,得周期值约为450min。计算和分析的周期值基本吻合,取熵谱分析结果得太湖表面的单节点定振波周期值为450min。  相似文献   
6.
南海波高熵和风速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风速的统计分布,给出了有因次风速熵和无因次风速熵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使用GEOSAT高度计1986年11月-1989年2月的有效波高和风速的资料,计算,分析了南海海域上的波高熵,风速熵,给出它们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变化特征,并对不同随机量的无因次熵,即随机度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8.
给出并讨论了海洋系统中由于热量交换、物质交换以及外力做功引起的熵通量的表达式;同时,根据新近调整的全球海 气界面的气候平均资料,估计了全球海洋与大气界面气候年平均的熵通量(熵流),这一熵通量主要取决于海 气界面的热量和物质交换的空间不均匀性。计算结果显示,由热量交换分量引起的熵通量对海洋系统的总熵通量起到主要的贡献作用,其值约为-555.6mW·(m2·K)-1;由海表风应力做功引起的熵通量相对较小,约为-0.09mW·(m2·K)-1;由物质交换引起的熵通量最小,仅为-0.02mW·(m2·K)-1。总的来说,海洋系统从外界获得的总熵通量为-555.7mW·(m2·K)-1,这也就意味着在气候平均定态下,海洋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在量值上等于系统的熵交换,即为555.7mW·(m2·K)-1。海洋系统的负熵流与其内部的各种不可逆过程引起的熵产生取得平衡,确保了全球海洋系统处于非平衡热力学定态,并维持着海洋系统中各种尺度的时 空有序现象的消长过程。  相似文献   
9.
近海工程环境应用中各种风资料的平均时间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近海工程设计应用的需要出发,对于通常使用的不同来源的测风资料平均时间进行了分析,这些资料来源包括:岸边及近海探查与生产设施上的气象台站、天气观测船、浮标、商船气象报、从受灾情况估计出的极大风速以及动力诊断模型估计出的海面风速。  相似文献   
10.
This study considers an important biome in aquatic environments, the subsurface ecosystem that evolves under low mixing conditions, from a theoretical point of view. Employing a conceptual model that involves phytoplankton, a limiting nutrient and sinking detritus, we use a set of key characteristics (thickness, depth, biomass amplitude/productivity) to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describe subsurface biomass maximum layers (SBMLs) of phytoplankton. These SBMLs are defined by the existence of two community compensation depths in the water column, which confine the layer of net community production; their depth coincides with the upper nutricline. Analysing the results of a large ensemble of simulations with a on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we explore the parameter dependencies to obtain fundamental steady-state relationships that connect primary production, mortality and grazing, remineralization, vertical diffusion and detrital sinking. As a main result, we find that we can distinguish between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vertically integrated primary production and others that affect only depth and shape (thickness and biomass amplitude) of this subsurface production layer. A simple relationship is derived analytically, which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steady-state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the subsurface oligotrophic ocean. The fundamental nature of the results provides further insight into the dynamics of these “hidden” ecosystems and their role in marine nutrient cycl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