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9篇
  免费   1475篇
  国内免费   1881篇
测绘学   1097篇
大气科学   1584篇
地球物理   1461篇
地质学   3550篇
海洋学   695篇
天文学   224篇
综合类   840篇
自然地理   714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213篇
  2021年   320篇
  2020年   296篇
  2019年   385篇
  2018年   321篇
  2017年   327篇
  2016年   361篇
  2015年   415篇
  2014年   467篇
  2013年   474篇
  2012年   521篇
  2011年   446篇
  2010年   367篇
  2009年   409篇
  2008年   444篇
  2007年   521篇
  2006年   477篇
  2005年   433篇
  2004年   369篇
  2003年   327篇
  2002年   250篇
  2001年   271篇
  2000年   227篇
  1999年   204篇
  1998年   219篇
  1997年   186篇
  1996年   162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对青藏东北缘现今块体划分、运动及变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0  
利用2维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以位移代替围压作为边界约束力,研究青藏东北缘现今块体划分及其运动变形。根据该地区地质构造及地震活动,以GPS点测量位移作为模拟结果约束点,得出了较合理的块体划分模型和随时间演化的主应变分布图,并把应变高值区与近几年来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作对比,得出了研究区内地震危险性可能较大的区域。另外,对模拟的甘青块体与阿拉善块体的边缘带断裂左旋运动做了大概计算。  相似文献   
2.
评述了卫星重力大地测量的最新发展及其对地球科学的重大影响。为了更好地理解地球内部物理构造与海洋动力学,以及大陆,冰川和海洋的相互作用,改善现有地球重力场模型(包括精度和空间解析度)是非常重要的。IUGG等国际组织对此已经强调了很多年。最近,由德国的GFZ(GeoForschungsZentrum),美国的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tration)以及欧洲宇航局ESA(European Space Agency)开发研制了最先进的地球监测技术-SST(Satellite-to-Sateilite Tracking)。其主要特点是利用现有的GPS连续追踪新发射低轨道卫星,并由低轨道卫星对地球重力场作精密观测。已经发射和即将发射的卫星有3颗:GHAMP(Challenging Mini-Satellite Payload for Geophysical Research an Application)已经于2000年发射;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rt)定于2002年发射;GOCE(Gravity Field and Steady-state Ocean Cirulation Explorer)计划2004年发射,它们可以统称为重力卫星。载有SST技术的人造卫星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具有前所未有的高精度和高空间解析度的全球重力场和大地水准面模型,加强人们对地球内部构造的理解并为海洋和气象研究提供更好地参考。上述3个重力卫星工作在有明显区别的不同波谱内,它们有不同的科学应用,仅有一小部分重合。所以,就应用而言它们是完全互补的。它们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将是广泛的,特别对于固体地球物理学,海洋学以及大地测量学等领域,它们将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其意义不亚于GPS。  相似文献   
3.
Starting with a simple Taylor-based expansion of the inverse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bodies, we are able to obtain a series expansion of the disturbing function of the three-body problem (planar elliptic case) which is valid for all points of the phase space outside the immediate vicinity of the collision points. In particular, the expansion is valid for very high values of the eccentricity of the perturbed body. Furthermore, in the case of an interior mean-motion resonant configuration, the above-mentioned expression is easily averaged with respect to the synodic period, yielding once again a global expansion of (R) valid for very high eccentricities.Comparisons between these results and the numerically computed exact function are presented for various resonances and values of the eccentricity. Maximum errors are determined in each case and their origin is established. Lastly, we discus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resent expansion to practical problems.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应用曲面拟合技术和利用离散的重力观测点的重力变化对特定研究区的重力场变化进行数值模拟以获取该区重力变化空间梯度场图像的具体方法;并应用该方法获得了2004年3月福建安溪3.6级地震前的重力变化空间梯度场图像,发现空间梯度场图像能清晰地反映出地震前重力场群体性变化的差异性;利用此方法对2005年6月~2006年3月间台湾海峡西岸重力场变化进行数值模拟,获得其空间梯度场图像。  相似文献   
5.
滇西动态重力网的分形特征及空间分辨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用分形学描述地球物理观测网非均匀分布和联合应用分形特征与Shannon定理确定最佳网格距的方法。研究了滇西动态重力网的分形特征,它的分形维Df=1.27,最佳网格距r0=28km。讨论了1986年至1994年间网区发生的8次Ms>5.0级地震前重力场变化的可信性,指出这些变化的波长均大于100km,至少2倍于网的最小空间分辨力,因而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6.
三峡重庆库区深部地球物理特征与断裂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研究三峡重庆库区岩石圈动力学特征及其对断裂构造活动的控制和影响.并为之提供基础资料,为三峡重庆库区地震、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防治提供基础依据,在已有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从综合地球物理研究角度出发,通过实测地震测线资料的再解释.采用新的处理技术方法,对本区的东西向主剖面和南北向支测线的地震测深资料进行二维射线追踪处理、Pg波成像;选用场分离技术、位移数字成像技术重新处理了重力和航磁资料,通过联合反演来建立深部二维构造剖面,对剖面所揭示的基底构造特征和地壳结构特征、主要断裂构造特征以及莫霍面的起伏特征进行了精细分析和细致研究.从地球物理平面场特征出发建立了岩石圈构造三维框架。研究结果表明,这样的研究思路准确、方法得当.结论可靠;沿该剖面,把可解译的断裂分为Ⅲ级:Ⅰ级为超岩石圈断裂;Ⅱ级为壳断裂;Ⅲ级为盖层断裂。依据地球物理特征,准确揭示了库区的断裂构造特征,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爱黎-海斯卡宁均衡补偿假设模式为基础,利用圆模板编制了滇西北及邻区均衡重力异常图。分析了异常的基本特征与壳内构造的关系,并初步探讨了均衡重力异常和强震活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了最新取得的“五统一”区域重力成果,并经过对浅表松散槽(如下辽河断陷,大岩体等)的密度亏损进行补偿改正后,求取了全省的区域重力场及其垂向二次导数,计算了莫氏面等深度图。在分析区域重力场及其垂向二次导数异常特征和莫氏面起伏特征的基础上,划分出辽宁深部构造的基本格局。从平面上探讨了深部构造与地形地势、地质构造及矿产分布的关系,从剖面上剖析了辽宁省地壳分层的宏观特征  相似文献   
9.
Ashok  N. M.  Chandrasekhar  T.  Ragland  Sam  Bhatt  H. C. 《Experimental Astronomy》1994,4(3-4):177-188
A recently developed near infrared high speed photometer intended for lunar oc-cultation studies is described. The primary scientific objective is to reach milli arc second levels of angular resolution so that circumstellar structure of the occulted sources can be resolved. Near infrared sky brightness close to the lunar limb is also studied. Angular diameter derived from the observed occultation of IRC +20169 is presented and system performanc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0.
We have analysed short-exposure high-resolution images obtained on the William Herschel Telescope (WHT), Big Telescope Azimuthal (BTA) and CanadaFranceHawaii Telescope (CFH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mechanical vibrations that are capable of reducing the high angular resolution allowed by speckle-interferometric methods. After filtering the photon noise we have computed power spectra of the image centres of gravity. In these spectra we have found vibration features that differ from one telescope to another and that vary in particular with the zenith angle. In the case of the WHT we discuss these results in terms of possible causes and in terms of degradation of the transfer function. We present some means to improve the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