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This study aimed to elucidate Dotilla myctiroides (H. Milne-Edwards) food resources and how the soldier crab influences the organic matter composition on the intertidal flat.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D. myctiroides size, sex, and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was conducted to clarif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habiting population. Overall, D. myctiroides size and abundance was normal across the tidal flat area.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sediment types from the soldier crab habitat (surface sediments, igloos, burrow lining, burrow pellets, feeding pellets, and feces) using the fatty acid (FA) analysis technique revealed D. myctiroides removes organic matter via the significantly lower contributions of polyunsaturated FAs, essential FAs, and dinoflagellates in the feeding pellets. Dotilla myctiroides tissue analysis of the hepatopancreas and hindgut in individuals that had been starved for 24 h confirmed not only the consumption of dinoflagellates, but diatoms and macroalgae as well. In addition, the FA metabolism within the digestive system implied the ability of the soldier crab to synthesize highly unsaturated FAs (HUFAs) such as 20:4n–6, 20:5n–3 and 22:6n–3.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中古志怪小说到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演进特点:现实性渐强,青楼色彩的渐趋浓厚,虚构手法运用的渐趋自觉,探讨了其演变原因。  相似文献   
3.
刘海洋  付雨鑫  殷铭徽 《地理科学》2022,42(6):1005-1014
运用ArcGIS软件及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东北地区234座唐朝渤海国古城遗址分布特征,探讨了古城遗址空间格局与自然条件的关系。通过对234座古城址进行分析,发现唐朝渤海国古城址主要集中在4个集聚区,即图们江?鸭绿江流域集聚区(A)、牡丹江流域集聚区(B)、松花江?辽河流域集聚区(C)、穆棱河流域集聚区(D)。其中图们江?鸭绿江流域集聚区是最主要的遗址分布区,位于研究区的南部,占遗址总量的47.43%。研究区渤海国古代城址呈北疏南密的分布特征,形成明显的“空间组群”格局。在当时的气候环境之下,水热条件等自然因素成为影响城址的主要因素,而政治、经济、军事和交通区位等人文因素则对古城遗址的数量和分布起重要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广东近代诗歌浓郁的海洋意象与海上丝路有着密切的联系。海上丝路深刻地影响了广东近代文学 ,为之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空间 ;而广东近代文学又反过来促进了海上丝路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5.
论耿湋诗歌在唐诗演进中的角色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湋诗歌在唐诗演进过程中扮演了独特的角色,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其内倾凝缩的情感取向、注重细节的表现手法、清浅平远的审美风格与盛唐诗歌之外向浓烈、疏朗大气、雄浑爽健形成鲜明对照,对急于突破前人拘囿、有心另辟蹊径的中晚唐诗人有明显的开启、示范、渗透、辐射之功。其工于五律、兼擅七律的诗歌体式表现出明显的过渡痕迹,昭示出中晚唐古风消歇、近体勃兴与五律盛极、七律崛起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6.
唐代人喜欢写鹏,《全唐文》与《全唐诗》中留下了大量与“鹏”有关记载。鹏的形象内涵在唐代的不同阶段是不尽相同的,它与国运联系紧密。初唐,鹏的形象反映了这一时期熙熙攘攘、奋发向上的社会风尚;盛唐,鹏的形象反映了意气昂扬、绚烂多彩;中唐,则回归到对《逍遥游》主旨的阐发,反映出遁世的态度;晚唐,出现了以《庄子》中“蝴蝶”“螳螂”等朝不保夕的小虫为描写中心的文章,表现出文人对社会现实的失望与对李唐王朝的离心。  相似文献   
7.
陂塘景观研究进展与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陂塘等小型半自然、人工水体正在大量消失。在综述国内外研究基础上,阐述了陂塘的相关定义、陂塘景观特征及其测度,指出陂塘景观是人们在农耕过程、土地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本地的水土资源,应对外部水环境的变化所形成的"水适应性景观"。陂塘景观具有雨洪滞蓄、旱涝调节、水质净化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不同发展阶段下,陂塘景观应对的问题不同,景观特征有所差异,演变的总体趋势是从农业时代的水利乡土景观到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破坏,再走向生态自觉下的多功能生态景观;变化趋势也说明了陂塘景观在上述多种生态功能方面的重要潜力。陂塘景观的保护与利用应当建立在对陂塘景观的综合评价的基础之上。最后,对将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如陂塘景观的特征与功能、历史文化与社会价值、综合评价与应用研究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文学制图作为一种再现文学空间的文学地理研究方法,能将历时性叙事与共时性空间进行相互映射,但是过往的实践案例往往受限于单一的研究视角,忽略了二者内部的整体性互动关系及其与外部时空的联系。为了促使文本中的线性叙事与并置空间作为整体概念而服务于当代的文学制图实践活动,本文依据巴赫金文学时空体中的历史时空、文本时空和读者时空的概念提出了一个叙事时空数字模型,并以唐传奇小说《李娃传》为文学制图实践案例,可视化再现了这个以唐长安为中心的爱情故事。在融合了计算叙事和地理叙事研究路径的基础上,本文对叙事文本所蕴含的顺序的、多维的和背景性的信息,进行了语义提取、语义的时空循环映射和“时间—时空—空间”的叙事再现,从而呈现叙事的语言线性、体验性和意义性的特征。该模型以开放的和可对话的框架帮助当代人理解古典文学叙事及其地方性历史语境,同时将拓展从宏观、微观的角度以沉浸式方式对地方(place)进行叙事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历史物候记录对过去气候变化研究弥足珍贵。诗歌作为历史文献的重要体裁之一,其中的历史物候记录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整编和利用。但对诗歌物候记录的特征和处理方法仍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探讨。本文首先介绍了诗歌中物候记录的内容、特征及其在季节指示和反映农时中的应用,发现诗歌中的物候记录主要包括动物物候、植物物候和周期性气象、水文现象等3种,并呈现出距今越近,经济、社会越发达,记录越多的时空特点。然后,从物候记录筛选、物种鉴别、物候事件发生时间识别、物候期确定等方面总结了历史气候研究中诗歌物候记录的处理方法:①从诗歌的创作背景、文学成分、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和人为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筛选,以保证其中物候记录的有效性;②区分古今动、植物名差异,并将物种鉴定到种;③针对年、月、日缺记的不同情况,依据物候规律和背景资料确定物候事件的发生时间;④根据现代物候观测标准,对诗歌中的文字描述进行归类定级,确定所包含的物候期。以期为诗歌物候记录的提取及其在历史气候研究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丁敏  杜军  肖天贵 《冰川冻土》2020,42(3):1046-1056
利用1979 - 2018年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的3个气象站点狮泉河(西部)、 申扎(中部)和安多(东部)的观测气温(OT), 与ERA-Interim(ET)、 NCEP/NCAR(NT1)、 NCEP/DOE(NT2)和JRA-55(JT)4种再分析气温资料, 从年际变化和年变化两方面采用多年气温变化趋势、 均方差、 相关性等参数方法在羌塘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 从多年平均气温年际变化来看, 4种再分析资料在狮泉河(西部)的适用性较差, JRA-55资料在安多(东部)和申扎(中部)的适用性较好, 且冬季再分析气温资料与观测气温的相关性好于夏季; 从多年平均气温年变化来看, 均表现为冬季(1月或12月)最低, 夏季(7月或8月)最高的“单峰型”变化。综合来看, JRA-55资料在羌塘自然保护区的适用性较好, ERA-Interim对多年气温趋势变化表现不准确, NCEP/NCAR和NCEP/DOE与观测气温相比显著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