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为探究长蛇鲻(Saurida elongate)的生态习性和分布规律,并为长蛇鲻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养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根据2016年秋季在山东南部近海进行的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长蛇鲻的分布特征,研究长蛇鲻成体、幼体的分布差异,并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研究其分布与生物因子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长蛇鲻成体与幼体的分布存在差异,成体分布范围广,幼体主要分布在30 m等深线及以浅水域。GAM模型的结果表明,饵料生物、底层水温、水深和底层盐度是影响长蛇鲻相对资源量分布的主要因子。成体、幼体的分布与影响因子的关系差异极显著(P<0.01)。长蛇鲻成体的相对资源量随饵料生物和底层水温的增加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幼体呈现一致上升趋势;成体和幼体的相对资源量随水深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幼体相对资源量随底层盐度增加有明显上升趋势,而盐度对成体的影响不显著。本研究认为山东南部近海是长蛇鲻的重要栖息地,水温和盐度是成体和幼体分布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2.
南海北部花斑蛇鲻生长死亡参数估计及开捕规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南海北部花斑蛇鲻分成南海北部大陆架和北部湾两个不同海域群体 ,计算花斑蛇鲻的生长与死亡参数。得到的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相关参数为 :南海北部大陆架L∞ =4 5.5cm ,K =0 .2 8,t0 =- 0 .4 6 0 ;北部湾L∞ =4 0 .0cm ,K =0 .30 ,t0 =- 0 .4 43。计算自然死亡系数得南海北部大陆架为 0 .6 3;北部湾为 0 .6 7;捕捞死亡系数南海北部大陆架为 0 .79,北部湾为 1.11。据等渔获量曲线建议南海北部大陆架花斑蛇鲻开捕体长由 13.3cm增加至 2 0 .0cm ,同时 ,捕捞死亡系数可由当前的 0 .79放宽至 1.0 ;北部湾花斑蛇鲻开捕体长由 13.5cm增加至 19.0cm的同时 ,捕捞死亡系数可由当前的 1.11放宽至 1.5。  相似文献   
3.
方目网囊对蓝圆鲹和多齿蛇鲻的选择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测方目网囊对蓝圆鱼参和多齿蛇鲻的选择作用 ,2 0 0 0年 1 1~ 1 2月在南海北部海域试验了 4种目大的方目网囊。结果表明 ,方形网目网囊有利于释放纺缍形 (如蓝圆 鱼参)、圆形或近圆形 (如多齿蛇鲻 )两种形体鱼类的小、幼鱼 ,且对后者的释放效果更好。当网囊目大分别为 45、5 0mm时 ,蓝圆鱼参的5 0 %选择体长 (L0 .5)分别为 1 2 1 2 2、1 2 8 77mm ;当网囊目大分别为 40、45、5 0mm时 ,多齿蛇鲻的L0 5分别为 1 2 4 1 2、1 2 6 75、1 3 9 3 2mm。通过不同目大网囊对蓝圆鱼参、多齿蛇鲻选择性比较分析 ,发现 5 0mm目大方目网囊的选择效果好于 40、45mm目大的网囊 ,因此 ,在南海区拖网渔业中采用 5 0mm目大的方目网囊是必要的 ,同时建议将 1 5 0mm作为蓝圆鱼参、多齿蛇鲻的最小可捕叉长标准。  相似文献   
4.
根据实施休渔前 1997~ 1999年南海北部底拖网调查资料 ,以及实施休渔后 2 0 0 0~ 2 0 0 2年2 0 0nmile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调查 (南海区 )最新资料 ,综合分析南海北部实施休渔前后多齿蛇鲻资源的变动趋势。结果表明 ,实施休渔后 ,海南岛以东和北部湾多齿蛇鲻渔获率分别提高了 5 7.75%和 84 .38% ,并呈现出自然的季节变化 ,渔获群体一龄鱼以下比例减少 ,一龄鱼以上比例增加。并讨论了资源养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1年和2013?2018年秋季在海州湾及邻近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结合同步采集的底层水温、底层盐度、水深、资源密度、饵料生物等生物和非生物因子数据,开展长蛇鲻(Saurida elongata)栖息地适宜性的相关研究。利用提升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 BRT)模型确定各环境因子的权重,分别采用算术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建立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模型,并通过交叉验证确定最优模型。结果表明:海州湾长蛇鲻在秋季最适宜栖息的底层水温范围为17.5~18℃,最适底层盐度范围为31.3~32.0,最适水深范围为24~37 m;选择其3种主要饵料生物作为生物因子,即枪乌贼(Loligo spp.)、戴氏赤虾(Metapenaeopsis dalei)和六丝钝尾鰕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与底层水温、底层盐度和水深共同作为影响因子建立HSI模型。结果显示,对长蛇鲻空间分布总偏差贡献率最高的是饵料因子,其次是水深和底层水温。通过交叉验证发现,运用算术平均算法,且赋予权重的HSI模型具有较低的赤池信息准则值(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研究发现,海州湾秋季长蛇鲻的最适栖息地(HSI≥0.7)主要分布在34.5°~36°N,119°~121°E之间,其中35°~36°N海域的最适栖息地分布范围大,而且从近岸至远海,HSI指数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尿素包合法富集蛇鲻鱼油中EPA和DHA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蛇鲻精制鱼油为原料,采用氢氧化钾乙醇皂化和硫酸酸化制备鱼油混合脂肪酸,以EPA和DHA含量为指标,探讨了尿素包合法富集鱼油中EPA和DHA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乙醇为溶剂,在尿脂质量比为2︰1和包合温度0℃的条件下进行一次性包合20 h后,富集产物中EPA和DHA总含量达到了69.74%,其中EPA含量为22.05%,DHA含量为47.69%,达到了保健鱼油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7.
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多齿蛇鲻的资源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3年南沙西南陆架区春秋两次调查的最新资料,结合1990~1993年的调查资料,分析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多齿蛇鳎的资源变动状况。结果表明,其渔获率、资源密度、资源量从1990-1993年的25.01kg/h、277.69kg/km^2、24031.19t变为2003年的7.13kg/h、93.14kg/km^2、6226.05t,渔获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动,都是春季高于秋季,其密集分布水深,1990-1993年,春季为111~120m,秋季为101~110m,2003年,春季为131~140m,秋季为111~120m。渔获群体组成无论渔获体长范围和体长优势范围,都是1990~1993年比2003年大,目前渔获中Ⅰ龄鱼占多数,其现存资源量仅为原始资源量的25.21%,表明该鱼种资源已严重衰退。文中一并讨论合理利用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