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1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地基GNSS台站在全球分布不均匀,导致南半球海洋和中高纬地区出现与实际不符的VTEC为负值的问题,利用IGS前1 d的最终GIM作为虚拟观测值对TEC可能为负值的地区进行约束,结合GNSS数据建立全球电离层模型(称为SGG模型),并用2014年200多个IGS台站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各台站VTEC的RMS优于3 TECu(赤道异常区域RMS在5~7 TECu)。同时SGG能有效消除南半球海洋(40°~90°S)VTEC为负的情况,且对原有非负VTEC几乎没有影响(其变化小于2 TECu)。SGG的卫星DCB与CODE 相比,RMS和MEAN分别优于0.2 ns和0.04 ns,不同纬度带SGG与CODE的接收机DCB估值变化基本一致,两者之差基本在1 ns以内。  相似文献   
2.
差分码偏差(DCB)是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监测和建模的主要系统误差,卫星DCB也是卫星导航系统导航电文的重要参数。研究了卫星DCB的估计算法,推导了不同基准下DCB的转换公式,利用北斗观测实验网解算了2013年北斗卫星的DCB。在同一基准下分析了北斗卫星DCB的稳定性,并与MGEX发布的DCB产品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解算的北斗卫星B1-B2 DCB在-9~17 ns之间,北斗卫星DCB的稳定性优于0.4 ns;北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IGSO)卫星稳定性优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GEO)和中圆地球轨道卫星(MEO);利用北斗观测实验网解算的北斗卫星DCB与MGEX解算结果存在最大约1.7 ns的系统偏差,可能由于测距码的不一致性所致;接收机硬件材质的不同是导致接收机DCB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基于亚太地区北斗GEO卫星数据对2017-05发生在中低纬度地区的磁暴现象进行研究,并使用北斗GEO卫星获取的TEC实测数据对全球电离层图的精度进行评估。进一步对磁暴引起的全球电离层TEC变化进行分析发现,电离层TEC对磁暴的响应出现在磁暴主相开始1~4 h之后,最大扰动值达到20 TECu以上。  相似文献   
4.
针对电离层模型的评价问题,提出了标准单点定位的方法,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深入分析了GIM模型/Klobuchar模型在空域、时域上对SPP定位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选择GIM模型或Klobuchar模型,中纬地区SPP定位精度最高,低纬地区最差。与Klobuchar模型相比,高、中、低纬地区选择GIM模型的三维定位精度均有较大幅度提升,最大改进达34.20%;在太阳活跃期、低谷期,GIM模型的三维定位精度也明显高于Klobuchar模型,且活跃期GIM模型相对Klobuchar模型的改进率达20.14%,比低谷期高12.25%。从定位精度看,SPP解算选择GIM模型整体优于采用Klobuchar模型。  相似文献   
5.
利用IGS(国际卫星定位导航服务组织)提供的GIM数据对2013-04-20发生的Mw7.0芦山地震震区上空电离层信息进行了研究。选取震中附近格网点进行包络线法异常分析及通过绘制全球电离层异常图来分析异常。通过分析发现,震前存在明显的电离层异常,在4月14日即震前第6天存在异常;异常区域沿着赤道共轭分布,不断移动。通过分析地磁指数、太阳活动水平等信息量,发现电离层异常与地震有较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有限元重度增加法计算边坡稳定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限元分析方法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具体方法分为强度折减法与重度增加法。与强度折减法相比,重度增加法在边坡平缓或者土体摩擦角较大时,很难得到边坡的稳定系数。文中对重度增加法进行改进,采用调整重度增加法的土体剪切屈服强度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通过算例对比改进后方法与强度折减法计算得到稳定系数差别。进一步进行了实际工程算例分析,并与规范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文中方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电离层误差是导航定位主要的误差源之一,广播电离层模型为单频用户修正电离层延迟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方法。本文采用CODE提供的GIM产品作为评估的基准,对4大广播电离层模型进行了多方面精度评估,旨在为后续的模型改进及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各个模型北半球改正率高于南半球,白天改正率高于晚间;NeQuick模型在中低纬度服务性能一般,但在高纬度地区明显高于BDSK8、GPSK8模型,改正率高出BDGIM模型约5%,BDSK8、GPSK8、BDGIM模型在中低纬度改正率较高,高纬度带改正率稍差;BDGIM模型性能总体优于其他模型,全球范围改正率可达76.91%。  相似文献   
8.
In this paper, the TEC in China region is calculated by final GIM model and plotted as contour maps, the TEC value calculated from dual frequency GPS measurements (carrier-phase and pseudorange) is used as the reference truth and the TEC values from GIM models are then compared with the reference truth, and the accuracy and performance of GIM model in China region are analyzed and concluded.  相似文献   
9.
地基GNSS全球电离层延迟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量地基GPS双频观测为电离层延迟建模提供了高分辨率时空覆盖的数据源。尽管如此,穿刺点的数量及空间分布、观测精度影响着建模精度。GLONASS/GPS兼容接收机增加了可观测的卫星数,改善了穿刺点的几何分布。基于此,完整地给出了GLONASS/GPS联合全球电离层延迟建模的算法实现以及数据处理策略。实测数据表明,在当前IGS站网分布下,GLONASS数据改善了全球电离层延迟模型化效果;卫星的DCB稳定性优于接收机的DCB,但GLONASS卫星DCB稳定性差于GPS卫星。  相似文献   
10.
GIM(1)模型是一种改进的GM(1,1)模型。文章在介绍两种模型的基础上,分别进行实例计算和分析,得出了GIM(1)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具有预测结果精确,对时间的依赖性较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