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物流热度的中国物流业空间格局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物流业空间格局是以物流设施为核心的物流实体网络和以物流企业为核心的物流组织网络在地表空间形态及结构。为研究中国物流业空间格局的现状及演变趋势,2014年8月利用百度在线地图搜索与数据采集技术,获取了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80507个物流热度数据样本。通过物流热度与相关指标间的回归分析,构建了物流热度的理论计算公式,验证物流热度数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从地级市、省域、城市群、经济区尺度,刻画和分析物流服务能力与水平、辐射范围的差异所形成的空间格局,探究经济发展水平、物流园区建设对物流业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提出基于物流热度的物流中心城市。研究表明:物流热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法人单位数呈正相关;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越高的城市群地区,物流业一体化程度越高;物流设施和物流企业的布局具有显著的产业性需求与交通区位指向特征,并逐步表现出消费性需求与人口指向特征;东部沿海地区呈现"单主中心+多副中心"、"多主中心+多副中心"的空间格局,中西部地区呈现"单中心"的空间格局,地区差异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物流业规划及物流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2.
我国主要城市群基础研究人才的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揭示基础研究人才在我国主要城市群的时空分布规律,通过收集2006年至2015年度中国科技核心引文数据库,利用论文作者数量表征城市基础研究人才,选择我国三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通过空间密度,均匀指数,首位度等分析方法,对基础研究人才在主要城市群内的时序变化及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三大城市群基础研究人才分布均呈现出多中心性;②长三角城市群基础研究人才分布较为均衡,而京津冀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则分布相对集中;③三大城市群中的首位城市相较于其他城市在人才聚焦方面有明显优势。三大城市群特别是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需要注重区内城市的协同发展,促进基础研究人才的均衡分布,以加快区域研究和创新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地区城市化空间关联特征及内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但当前研究在综合反映城市化的时空特征时,往往忽略区域城市间的空间关联及其演化过程,无法有效地揭示区域城市间的相互影响和内在机制。基于空间极化及扩散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剖析了长三角地区城市化的空间演化过程。结果显示:① 1995—2015年间长三角地区城市化的规模等级特征明显,作为区域增长极,上海处于第一等级,南京、杭州、苏州为第二等级;城市化空间关联指数也表明,以上海、苏州、杭州等10个城市构成区域最为密集的空间联系网络。② 研究时段内,城市化过程中空间极化和空间扩散同时存在,且空间极化的城市往往会进入新的扩散阶段,以南京、杭州等城市表现最为明显。该结果证实了各城市间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空间作用关系。本文还探讨了区域城市化的驱动机制,表明区域内产业升级和转移是形成空间极化或扩散作用的主要内生动力。本研究可为区域发展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Zipf法则和探索性空间分析(ESDA)技术,并结合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分别对浙江省的城市规模分布和城市化水平的发展速度进行了定量分析,揭示了不同时期浙江省城市规模的分布情况以及城市化水平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浙江省内不同区域城市规模分布差异明显,浙北和浙东南地区城市规模集中性强、城市首位度高、城市化水平发展迅速,而浙西南地区城市规模分布和城市化水平的发展都较平稳、城市首位度低,显示出了明显的整体两极分化、区域空间收敛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正利用文字材料或图表提出一个新的地理概念,让学生通过对这一新概念新名称的分析理解来解决一些具体的地理问题,这种地理新概念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经常出现,因为该类试题立意新,有深度,有难度,利于考查学生对地理事象的理解、判断和综合分析能力。地理新概念题常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运用港口首位度和修正的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 从箱流的角度对1998-2010 年中国集装箱港口体系的空间结构转型进行了定量测度。结果表明:① 集装箱港口体系的重心由珠三角地区向长三角地区缓慢转移;② 集装箱港口体系总体进入“边缘挑战阶段”, 箱流的分散化成为中国集装箱港口体系空间变化的主流倾向, 但7 大港区首位港的极辐作用存在显著差异;③ 中国集装箱港口体系空间结构呈现低级均衡、单门户、多门户并存的多样化特征, 其中, 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形成集装箱多门户港口区域的空间结构已成事实。政府宏观调控与政策引导, 枢纽港资源瓶颈约束, 边缘港口的设施、服务趋同, 港航企业网络扩展和腹地交通网络拓展与完善等因素是多门户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