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理论和应用研究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理论是一个长期以来科学界争论不休、非议颇多的重大科学论题,能否形成和找到具商业开采价值的非生物成因天然气藏不仅是争论的焦点,也具有重大应用前景。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所等单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2.
热液条件下CO2和H2形成烷烃的反应,提供了自然条件下CO2转化为有机质的一条非生物途径。研究这一过程,对于油气费托非生物成因研究和海底热液生命起源的讨论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表明,热力学有利的温度、压强条件和合适的催化剂,是热液条件下CO2和H2发生反应形成烷烃的必需条件。在热力学有利的条件下,铬铁矿能够催化反应形成CH4、C2H6和C3H8,但还不清楚是否存在能够促使反应产生C4H10等长链烷烃的天然矿物催化剂。含一种或多种过渡金属元素的磁铁矿,可能是值得考察的对象。另外,研究热液条件下CO2和H2反应形成烷烃的过程和机理,建立反应所形成烷烃的C、H同位素综合判识指标,是今后值得探索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
矿床产于三叠系大冶群碳酸盐岩中,有机质来自海相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矿层中有机质发生成熟异常,已达过成熟作用早期。这得到镜质体反射率(Ro达4.6%)和矿物包裹体测温(均—温度达210℃)的证实。部分标本中有机质被微生物降解。硫同位素δ34S值大部分为正值,小部分为负值。综合研究表明在鄂东铅锌硫化物矿床的形成过程中,硫酸盐的生物和非生物还原作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成矿意义。  相似文献   
4.
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壳源型非生物(无机)成因CO2运聚成藏机制独特、分布规律复杂、资源规模及潜力巨大,根据目前勘探及研究程度,其CO2资源量逾万亿立方米,勘探所获地质储量超过2000亿m3,居中国探明CO2地质储量之首,在世界范围亦是罕见的,故具有颇大的资源潜力与综合开发利用前景。CO2具明显的多重性,其不仅能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及工农业生产中,而且是导致"厄尔尼诺"现象,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温室气体,因此,如何综合开发利用这种储量规模巨大的CO2资源,充分发挥其市场经济价值,促进国家经济建设,这是目前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面临的重大科技攻关课题。  相似文献   
5.
正调查发现,湖南拥有重要地质遗迹518处。地质遗迹保护要向文物保护学习,湖南的地质遗迹保护要尽快制定地方性地质遗迹管理法规,从根本上推动地质管理工作。大自然上亿年的沧海桑田留下了数不清的珍贵的地质遗迹,被形象地称为"人类的记忆"。地质遗迹是地球演变过程中留下的生物和非生物痕迹,记载着地球沧海桑田的变换。此外,它还是推断与论证地质事件的有力佐证,是寻找与断定矿产资源踪迹的脉搏,是勘验与追寻生命起源的线索,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主要  相似文献   
6.
油气无机成因学说的新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介绍了油气无机成因学说的新发展,主要是目前在西方、俄罗斯等影响较大的关于无机生油气的几个学派以及在中国的一些学派。其中之一是Gold氏的地幔脱气理论,之二是费-托地质合成理论。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废硅藻土资源浪费问题,并规避热再生及化学再生的缺陷,本文筛选出一株细菌及一株真菌对废硅藻土进行再生处理,并初步探究了两株菌及其混合培养对废硅藻土中蛋白质的去除效果及结构的改善情况。两株菌在培养基中显示了良好的蛋白质去除能力,分别可以降解培养基中83%和88%的蛋白质,使得培养基中NH+4-N的浓度显著增加。在生物处理实验中也表现出优异的再生效果,废硅藻土中的蛋白质降低了54.3%。废硅藻土中被堵塞的孔隙被释放出来,比表面积和孔容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分别由16.50 m2/g和0.077 cm3/g提升到26.21 m2/g和0.139 cm3/g。在回用实验中,再生硅藻土能去除啤酒中67%的蛋白质,且能将为过滤啤酒的浊度由0.73 EBC降低至0.22 EBC,过滤蛋白质的效果和浊度降低效果都接近新硅藻土的过滤效果,远好于废硅藻土的过滤效果。过滤后,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得到了提升。与用储存15 d后的废硅藻土过滤啤酒的浊度显著增加相反,用储存15 d后...  相似文献   
8.
非生物因子对底栖动物无齿相手蟹重金属富集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长江口滨岸滩地生态系统一种常见的大型底栖动物无齿相手蟹(Sesarma dehaani)为研究对象,分析温度、盐度、重金属间相互作用等几个主要非生物因子对无齿相手蟹积累Cu,Zn,Pb,Cr,Ni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无齿相手蟹对Cu,Zn,Cr,Ni的累积量高于其他季节,说明较高的温度有助于动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秋季,无齿相手蟹体内的Pb含量与盐度显著负相关;春季,无齿相手蟹体内的Zn含量与盐度负相关;无齿相手蟹体内累积的Zn—Ni,Pb—Cr之间相关显著,二者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潜流带是河流与地下水交互的关键带,具有非均质性,其中低渗透区富含的铁氧化物,在污染物的非生物自然衰减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铁氧化物和溶解性二价铁Fe(Ⅱ)aq的共存体系出发,评述了该体系的氧化还原能力及影响因素,并以地下水中常见的污染物氯代烃为例阐述了铁氧化物-Fe(Ⅱ)aq体系在氯代烃非生物自然衰减中的作用。指出铁氧化物-Fe(Ⅱ)aq体系的还原能力可用氧化还原电位(Eh)表示,Eh的大小受pH值、温度、溶解氧(DO)、溶解性二价铁浓度、无机和有机配体等因素的影响,可用来定量描述氯代烃等污染物被还原的速率常数。目前铁氧化物-Fe(Ⅱ)aq体系Eh的快速测定、含水层中铁氧化物种类和含量、不同铁氧化物共存和复杂水化学条件下Eh与氯代烃等污染物还原速率常数之间的关系,是准确评估污染物非生物自然衰减能力和程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