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9篇
地球物理   120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构设计地震作用效应影响因素及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本文分析了现行抗震设计中影响结构设计地震作用效应的主要因素,以规则平面框架对例对新旧规范影响结构设计地震作用效应的因素进行了对比,给出了其间的重要变化和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2.
脚靴式海上升压站灌浆连接段强度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与国内已建成的海上升压站相比,脚靴式海上升压站导管架对桩和套筒间的灌浆连接强度要求更高,完全套用单桩风电结构的分析方法会使结构设计不准确。由于桩和套筒之间设置有剪力键,当特殊情况时还需增加灌浆连接增强钢筋,在地震及撞船作用下容易导致灌浆接触界面分离等破坏,当前尚未有针对此类情况系统的灌浆连接强度校核方法。以某脚靴式海上升压站为例,分析其在在位、撞船、地震、疲劳等多个主控工况下灌浆连接、剪力键及增强钢筋的强度及稳定性,结果表明该海上升压站灌浆连接段满足设计要求,并研究了各参数对灌浆连接段强度的敏感程度,为今后脚靴式海上升压站各主控工况下的灌浆连接段强度分析、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由于中国大陆强震主要分布在活动地块边界带上,所以活动地块边界带主要断层成为我国大陆型强震研究的重要目标,各强震孕育阶段的判定是大陆型强震原地复发的动力学过程研究主要内容,而目标断层是否处于震间晚期也是强震时间预测的重要研究基础.虽然地震短临预测仍存在诸多科学难题,但最近20年来全球若干强震相关研究表明,如果放宽预测时间尺度的要求,有些方法也可用于强震震间晚期的判定.本文以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的391条断层段为研究目标,利用地震地质的强震破裂空段、大地测量的断层运动闭锁段、地震活动的中小地震稀疏段、数值模拟的库仑应力增强显著段等方法,综合判定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可能处于震间晚期的主要断层段.本文结果仅是初步结果,该结果的可靠程度有赖于监测条件,其科学性有赖于大陆型强震孕育发生动力学过程的认识水平,虽然本文尝试给出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主要断层的震间晚期判定结果,但其结果可靠程度、精细程度等均存在巨大的改善空间.最后,从断层孕震阶段判定需求的角度,本文尝试给出大陆型震源物理模型的具体基础模型,期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期望更多地震学家关注大陆型强震的物理机制及其预测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4.
周云  赵国强  王洵  王卫民 《地震》2022,(4):47-59
地震应力触发理论认为,相邻的大地震之间存在应力触发关系。2020年在阿拉斯加俯冲带发生了两次MW>7.5地震,分别为7月22日MW7.8地震和10月19日MW7.6地震,为研究“双震型”大地震的触发作用提供了机会。利用近场的GPS同震位移和远场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不同的断层参数,反演了MW7.8地震的4个滑动破裂模型,并结合初始破裂模型,计算了在MW7.6地震震中位置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在5个模型中有4个计算出的应力变化都远远超过了触发阈值0.01 MPa,表明前一个地震对后一个地震有明显的触发作用。根据MW7.6地震发震断层两侧的闭锁程度变化,以及该区域板块俯冲速率,估算MW7.8地震使MW7.6地震提前32年发生。  相似文献   
5.
川西地区近期大地垂直形变场演化与地壳运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6.
7.
1978年海城6.0级地震的构造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震源区、发震构造和破裂方式等的相似性,认为1978年5月18日海城6.0级地震是1975年7.3级地震的晚期强余震活动。结合震区地质构造的分析,提出晚期强余震的发生是与残余闭锁区的崩解相联系。因而,主震后,震源区残余的闭锁结构处正是尔后晚期强余震的所在位置。文中还对这种残余闭锁区的形式及其与粘滑机制的关系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红河断裂带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9~2013年青藏高原东南缘的GPS速度场观测数据,采用DEFNODE程序反演红河断裂带走滑速率、三维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分布。反演结果表明:红河断裂带北、中、南段右旋走滑速率分别约为(5.9±1.2)mm/a,(4.8±0.6)mm/a和(4.3±0.4)mm/a,在地表以下6km的闭锁程度分别为0.43,0.22和0.25,其滑动亏损速率分别为3.3mm/a,2.6mm/a和2.3mm/a,红河断裂带闭锁程度和应变积累程度都比较低,与近年来红河断裂带整体活动微弱的现状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国大陆GPS水平速度场数据,基于块体旋转与块体边界断层闭锁模型,反演了海原-六盘山断裂带中各断裂的闭锁程度与滑动亏损分布,并结合反演结果对该断裂系统的强震危险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海原-六盘山断裂带中的金强河断裂、毛毛山断裂和六盘山南段闭锁程度最强;滑动亏损高值出现在金强河断裂、毛毛山断裂和老虎山断裂,而六盘山断裂整段滑动亏损均较小,应变积累缓慢;其他断裂闭锁程度与滑动亏损均相对较小,其中,海原断裂(狭义)闭锁程度最弱,滑动亏损也仅分布于断层浅部。结合历史地震情况,分析认为金强河断裂、毛毛山断裂以及六盘山南段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强震危险要高于其他断层段。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99~2013年间川滇地区的GPS速度场观测数据和块体模型研究小江断裂带地壳运动特征及地震危险性。结果表明:小江断裂带闭锁程度较高,应变量积累较大,在地表以下6km的闭锁程度约为0.94,滑动亏损速率约为(9.2±0.4)mm/a,整条断裂带左旋走滑速率约为(10.8~12.1)mm/a。结合小江断裂带上的历史地震数据估算,小江断裂带未来地震最大震级为7.3级,与近年来断裂带活动较为活跃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