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对贫困山区的认识问题,即我国贫困山区究竟是经济建设中的包袱,还是一个潜在的巨大生产基地?二是发展战略问题,即先抓单项开发以尽快脱贫然后再解决致富,还是一开始就有计划地进行综合开发和建设,把发展生产与建设环境结合起来,把脱贫致富与建设商品生产基地,持久地提供商品和财富结合起来?全文对这两个问题都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并给出了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2.
针对贫困山区医疗资源短缺、分布不均衡、服务能力差等问题,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基于自然村尺度,采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从供需角度分析研究区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特征。设置不同的时间阻抗进行敏感性分析,探究可达性变化规律。通过对石柱县医疗资源空间布局的均衡性评价,为山区未来医疗布局的合理规划与医疗标准的配备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石柱县整体医疗服务可达性差,低于重庆市平均水平。2县域医疗资源布局不均衡,空间差异明显。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方斗山中低山区和黄水镇,低值区主要集中在南部中山区,两极分异明显。3医院的规模、级别,道路的等级、疏密对可达性有一定的影响:靠近县城的乡镇、路网密集的地方可达性一般较好。4随着出行阻抗的增大,医疗服务的可达性随之变好,边缘乡镇的可达性随之变差,可达性值变化幅度减缓,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分异变小;医疗资源配备充足的乡镇,随着时间阻抗增加,对周边乡镇可达性的影响增强。  相似文献   
3.
贫困山区的开发建设,对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四化建设宏伟目标,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全国贫困山区有18片。国家对贫困山区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如放宽政策、扩大农民经营主动权和减轻农民负担等。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已取得一些成绩。为加快贫困山区开发建设步伐,要采取五种政策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贵州贫困山区的脱贫与水资源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季阳 《自然资源》1993,(6):19-21,38
本文以在我国西南山区有代表性的贵州省部分穷困地区为例,论述了人畜饮水困难,农田灌溉缺水,而丰富的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却在等待开发利用的状况。贫困山区能源供应严重不足,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丰富的水力资源却亟待开发,文中指出,水资源,水能资源的开发,将能促进农业生产,乡镇工业的发展和生态产改善,达到尽快脱贫致富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国土资源信息化》2008,(5):I0008-I0008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属高科技领域,须有一定的资金和人才方可开展。韶关市位于广东省北部,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财政收入基本上是"吃饭财政",是全省的贫困山区市之一。然而,韶关市国土资源局能穷则思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取得了信息化建设的显著成绩,走在了全省山区市前列,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是构建农户生计的关键要素,从人力资本视角探讨农户生计选择对于推动农户生计转型、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西南贫困山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案例区,采用2018年508个农户样本数据,应用回归模型,估算了人力资本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是山区农户生计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不同,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教育文化、健康状况对非农生计策略的选择具有正向影响,且高山区>二半山区>河谷区,健康状况对河谷区农户生计选择影响不显著;非农技能培训对非农生计策略选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高山区>二半山区>河谷区;农业技能培训对非农生计策略选择具有负向影响,且高山区<二半山区<河谷区,但其对高山区农户生计选择并不显著;青壮年劳动力倾向于选择非农生计,务农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高山区表现最为突出,二半山区次之,河谷区较不明显。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探讨了人力资本、劳动力转移与乡村发展之间辩证关系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贵祥  王金亮 《山地学报》2000,18(5):462-467
针对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区情特点,在分析预测该区发展机遇和主要产品市场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同时选出区域的重点产业和重点开发区,相对集中建设,以培植区域增长极,作为开发整治的依托,最后提出贫困山区科技扶贫、信息与联系协作扶贫、融资与项目扶贫等对策思路。其结论为:黄土高原贫困山区可持续发展同时肩负着脱贫致富与生态建设双重重任,须将经济开发与环境整治及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8.
紫云自治县为全国重点扶持的特困县之一,21世纪来临之际贫困率仍高达26%,脱贫任务十分艰巨.由于贫困人口高度集中分布在五个贫困小区,区域性贫困现象突出.该文分析区情,从能力建设的战略角度,提出开发以优质杂交玉米、苡仁米为主的种植业,以山苍子、金银花、天麻为主的药材业,以生猪、黑山羊、黄牛为主的畜牧业,以大理石为主的建材加工业,以开发观光旅游资源为主的旅游业等五大优势产业.把四大优势农产品农业基地的建设、节水农业、小流域综合治理、异地开发、乡镇企业的投入和管理、观光旅游等作为重点扶持项目.  相似文献   
9.
渝鄂湘黔接壤区正逐步成为我国中部重要的农林牧产品生产基地。发展该区商贸业,可促进大批量农林牧产品出口和第三产业发展,刺激消费市场,促进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当前,对接壤区的产品应按不同市场剪影,分门别类采取不同措施,组织产品开发,提高产品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应采取多种形式的营销手段,促进产品对外倾销,拓展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10.
针对贫困区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中出现的教育资源空间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以连片特困区——武陵山片区的重庆市黔江区为例,以自然村尺度进行测算,重点研究并解决了贫困区教育资源空间布局现状的评估技术,以及两步移动搜寻法在农村贫困山区的关键技术改进和实现,并从供给和需求角度出发评价了教育资源的空间可达性。结果表明两步移动搜寻法适用于评估贫困山区教育资源的空间配置状况和分布情况;研究区教育可达性较高的地区不及需求总数的30%,分布在地形相对平坦,海拔较低的地区,服务范围内的学校多为中心校和实验小学,师资和占地面积优势大,但整体可达性并不理想。为相关部门有效配置教育资源,提出了"跑教"提升师资力量和恢复原有教学点等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