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8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期以来,陇山杂岩的归属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出露于岭-祁连山结合部位的陇山杂岩中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和石榴斜长角闪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P-T温压计算、独居石和榍石U-Pb年代学研究。通过详细的岩相学观察,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变质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石榴斜长角闪岩中则识别出了以石榴子石+单斜辉石+角闪石+斜长石+石英为峰期的变质矿物组合。通过传统温压计计算,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样品21LS40)和石榴斜长角闪岩样品(样品21LS42-1)的峰期变质P-T条件分别为700℃、0.72GPa和710℃、0.74GPa。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 U-Pb数据表明,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中独居石的206Pb/238U的加权平均年龄为407~435Ma。石榴斜长角闪岩中榍石的下交点年龄分别为410±7Ma、409±5Ma和426±10Ma,榍石中Zr含量温度计的计算结果分别为750℃、751℃和748℃(假定压力为0.7GPa)。本文从变质作用的角度出发,将陇山杂岩与岭杂岩进行温压条件和变质时代对比研究,认为陇山杂岩与东岭杂岩高压-超高压岩石的最后一期退变质作用和西岭天水地区的岭杂岩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类似,可能为北岭造山带的西延。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了近年来、祁、昆造山带研究中部分成果资料的基础上,认为商、丹主缝合线以南的杨子古陆北缘区早古生代由于一系列“三叉”裂谷系的发育而曾沿布尔汉布达山─略阳─山阳─线打开一次洋盆,致使南岭─柴达木-带从扬子陆块北缘分离出来,一度成为一独立微古陆块向北漂移;古生代有其独特的演化历史。而当时主洋盆北侧的华北古陆南缘区则发育有完整的沟、弧、盆体系.面貌很象今天的太平洋西海岸。  相似文献   
3.
王昭君是中国西汉时期的一位伟大的女性,为了国家安定民族团结,她深入大漠,与匈奴和亲,为汉朝的边关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她那如花似玉之貌令国人为之倾倒,她那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为国人所崇敬。昭君出塞沿途所经过的地方,一串串亮丽的地  相似文献   
4.
金星宇 《地球》2015,(2):52-53
<正>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陕西人以古都长安为起点,以古罗马为终点,开辟了丝绸之路,缔造了人类灿烂文明之旅,为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带来了重要的贡献。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陕西十世纪以前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周朝开始历时1100多年,先后有、汉、隋、唐等14个王朝在此建都。丰厚的历史积淀造就了陕西不凡的底蕴。  相似文献   
5.
秦直道旅游开发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道是古代连接中原地区和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一条重要纽带,它是帝国传递中央政令和传播中原文化的重要通讯带,也是始皇为抵御匈奴、调动兵力和物资的一条战略要道,在历史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直道及其现阶段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介绍和在对直道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综合评价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直道旅游资源开发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6.
对北岭2个最大的S, I型花岗岩进行了锆石年代学和相关地球化学研究. 漂池S型花岗岩锆石SIMS年龄为(495 ± 6) Ma, eNd(t)= -8.2~-8.8, 锆石εHf(t)=-6~-39. 灰池子I型花岗岩锆石LA-ICPMS, SIMS年龄分别为(421±27)和(434±7) Ma, eNd(t)=-0.9~0.9, 锆石eHf(t) = -11~8.4. 结合收集的28个锆石年代学资料的统计, 将北岭古生代花岗岩浆的演化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505~470 Ma)主要发育于北岭东段, 具有I型弧岩浆的特点, 伴生有漂池等S型花岗岩. 它们与榴辉岩等(超)高压变质岩石的时空关系密切, 揭示了完整的陆缘俯冲造山作用. 第二阶段(450~422 Ma)广布全区, 以灰池子岩体为代表的I型花岗岩为主, 解释为有地幔物质混入的下地壳的部分熔融, 形成于块体碰撞过程及略后的抬升环境; 第三阶段(415~400 Ma)仅发育于北岭中段, 以I型花岗岩为主, 形成于碰撞晚期阶段. 北岭古生代花岗岩带的时空演变揭示, 岭古生代俯冲碰状造山作用具有长期连续性、阶段性的特点; 俯冲首先从北岭东段开始起动, 早于祁连-柴达木北缘、大别山北麓, 说明中国中央造山系古生代俯冲增生直到碰撞具有多块体、不等时的拼合特点.  相似文献   
7.
昆秦接合部志留-泥盆纪侵入岩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详细的地质填图和年代学研究,确定昆接合部存在志留-泥盆纪岩浆活动,采用单颗粒锆石U-Pb定年方法测定侵入岩的形成时代为382~423Ma,即志留-泥盆纪.岩体以小岩株、岩脉及构造岩片产出,普遍受后期构造作用,多数以构造片岩卷入海西期苦海-赛什塘构造混杂岩带内.岩性有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及二长花岗岩4种,属于典型的钙碱性系列.常量和微量元素特征及构造环境判别显示,其形成于岛弧或陆缘弧及同碰撞构造环境,反映了原特提斯洋壳俯冲消减及随后的陆壳碰撞过程.该阶段侵入岩在侵入时代和形成的构造环境上,与东昆仑早古生代岩浆活动一致,因此,昆接合部发育的志留-泥盆纪岩浆弧向西可与东昆仑早古生代岩浆岩带相接.志留-泥盆纪侵入岩产出的地质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进一步说明,昆接合部地区古特提斯多岛小洋盒形成于弧后扩张作用,与原特提斯洋的关闭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8.
接合部造山带逆冲滑脱构造,发育在造山带苦海--赛什塘构造混杂带南侧,由一系列断面南东倾,规模大小不一的韧性逆冲断层、韧脆性叠瓦状逆冲断层及同斜紧闭褶皱、平卧褶皱、逆掩断层构成多层次逆冲滑脱构造带。它的形成及演化奠定了昆接合部造山带复杂的构造结局,标志着昆接合部造山带印支期大规模陆内造山活动的结束。  相似文献   
9.
系统论述了昆接合部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的特征,应用非史密斯地(岩)层体构造岩片(块)四维裂拼复原原理解剖了羊曲-赛什塘-苦海构造混杂带,提出该构造带为晚华力西期-印支期扬子陆块与柴达木陆块近东西向江聚过程中形成的陆缘俯冲增生杂岩楔,并对其组成、结构、演化过程等做了初步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陇山杂岩位于-祁结合部位,长期以来该杂岩的形成时代及构造归属仍存在较大争议,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对于理解该地区的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陇山杂岩中的5个变沉积岩样品进行了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碎屑锆石U-Pb定年及Lu-Hf同位素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原岩类型、沉积时限、物源及其构造归属进行了探讨。初步判断陇山杂岩变沉积岩的原岩可能为杂砂岩。根据样品中最年轻的岩浆成因碎屑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值,结合陇山杂岩中侵入体的年龄,可以限定陇山杂岩变沉积岩的沉积时限在491~463Ma之间。变沉积岩中碎屑锆石的年龄分布存在593~486Ma、1294~634Ma两个主要区间,以及1876~1528Ma、2594~2027Ma两个次要区间;与之对应的两个主要年龄群的εHf(t)值分别为-21.69~11.48和-28.52~20.74,次要年龄群的εHf(t)分别为-11.88~8.81和-7.97~5.99;且5个样品中约70%以上的εHf(t)值均为负值,表明锆石的母岩浆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的部分熔融和少量年轻地壳物质的加入;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