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1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罗平中三叠世安尼期生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介绍了云南罗平地区新发现的罗平生物群的产出层位、生物面貌、保存特征、古地理位置及其研究意义。该生物群产于关岭组二段薄层泥晶灰岩中,地层对比和化石鉴定表明其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以鱼类为主,伴生有爬行类、两栖类(?)、棘皮动物、节肢动物(甲壳类、昆虫等)、双壳类、腹足类以及植物化石;化石保存完好,分布广泛,埋藏方式独特。罗平生物群无论在丰度、分异度及化石保存上都极为罕见和独特,对研究埋藏学、古生态学、古地理以及三叠纪海洋生物尤其是海生爬行类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锺健 《地质论评》1941,6(Z3):406-408
与各种蜥龙共生之哺乳动物,已在本会会志第二十卷一期作初步报告。当此报告杀青之时,参考书籍极不完备,有待补究之点甚多;而以后又有新加不少有兴趣之标本,更感继续研究此项  相似文献   
3.
利用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的野生动物资源数据,探讨了31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湿地中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类学特征和数量特征。在31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湿地中,共有32科44属60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58科123属184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其分别占全国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物种数的54.05%和55.76%。31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湿地中的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野生哺乳类物种数分别与河流湿地面积、湖泊湿地面积显著正相关,鸟类物种数与人工湿地面积显著正相关,因此,为了有效地保护湿地野生动物资源,在加强对河流湿地、湖泊湿地等天然湿地保护的同时,应该关注库塘、输水河等人工湿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贵州省贞丰县龙场镇和牛场镇两地中三叠统关岭组下段的泥质白云岩中保存有古老的爬行类--"手兽"的足迹化石--Chirotherium.该足迹为四足动物留下的行走轨迹,后足保存较完整,前足可见零星和不完整的趾痕.单个足迹由五个脚趾和后掌组成,由于其中的四个脚趾伸向前方而第五趾由后掌外侧横向伸出且向后弯曲,整个足迹看上去犹如人的手掌印痕.由前足脚印保存不完全可以判断,该造迹动物既可以四足行走又可以仅靠后足奔跑.龙场足迹点保存完整的后足脚印最大为长16cm,宽14cm,平均单步长70.2em,复步长为140cm;而牛场足迹点所见最大后足脚印长达25cm,宽17cm,平均单步长为52cm,复步长为98.5cm.笔者等参照国际上流行的计算方法,根据脚印长度和步长大小计算了两地造迹动物的臀高和行走速度:臀高大约0.64~1.0 m,估计身长可达2~3m,行走速度4~10km/h.考虑到造迹动物当时仅仅处于漫步和小跑状态,推测其奔跑速度可以达到20km/h以上.于欧洲、美洲等地发现的Chirotherium多数保存于三叠纪的红色砂泥岩层表面,其中多数岩层发育泥裂构造;还有些则保存于薄层碳酸盐岩层的表面,也多数发育泥裂构造.贞丰的两处足迹都保存于中三叠统关岭组下段发育泥裂构造的泥质白云岩表面,同样反映了当时炎热干旱的气候特点.在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和亚洲的中国都发现了仅存于三叠纪的Chirotherium,说明这些地点在当时曾经属于同一个大陆,而且都处于干旱、炎热的低纬地区.由于该足迹点当时处于扬子古大陆南缘的台地上,而其东南侧则是著名的三叠纪南盘江复理石盆地,对该足迹的进一步研究有利于探讨台地和盆地的相变关系和生态差异,进而揭示盆地演化过程中与扬子板块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克勤 《古地理学报》2007,9(5):541-550
离龙目是中生代和早新生代的陆相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在形态和生态适应上都非常独特的水生爬行动物演化支系。系统分支多样性方面,离龙目包括6科11属24种,具有较高的分异度。在地理分布上,离龙目的分布限于北半球的北美和欧亚大陆,其分布范围北至现今的北极圈内,南至北纬36°附近。其中的鳄龙科(1属9种)基本上是限于北美地域的一个类群,而其姊妹群西莫多龙科则广布于北美、欧洲、和亚洲东部。就地史分布而言,从晚三叠世至中新世离龙目具有大约190Ma的演化历史。在其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离龙类显示了一定程度的生态适应上的分化,表现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及不同水体环境中的不同生态-形态分异类型,包括短吻鳄型、长吻鳄型和高度适应水生游泳的长颈类型。离龙类所显示的系统分支多样性、地史地理分布特征和生态-形态分异为详细研究这一独特的双弓爬行动物演化支系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最近在贵州省盘县—普安地区中三叠统关岭组顶部地层中发现了大量保存完整、精美、属种丰富的海生爬行类化石,包括鱼龙类、幻龙类、原龙类等主要海生爬行类群。这些珍稀海生爬行类化石的发现对探讨海生爬行类早期起源、演化、古生物地理迁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确定其产出层位的精确地质年代,本文选择贵州盘县新民羊圈—楚皮凹剖面关岭组顶部地层进行了系统的牙形石样品采集、分析。结果表明,自下而上可识别出4个牙形石生物带,即Nicoraellagermanica带,Nicoraella kockeli带,Paragondolella bif urcata带和Neogondolella constricta带,可…  相似文献   
7.
姬书安 《世界地质》1996,15(2):92-93,99
南非最古老的Brithopodine型恐头类化石与俄罗斯的Syodon处于同一进化水平。它的发现,不仅扩大了该类动物的地理分布,而且进一步表明,晚二叠世时,南北大陆的异齿兽类(兽孔类)可相当自由地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8.
乌龟外周血细胞的显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乌龟血细胞的显微结构。血涂片经过染色,可鉴定出红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栓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7种细胞。红细胞数量多,长椭圆形,具圆核。白细胞数量少,圆形,分为两种:无粒型白细胞和粒型白细胞。无粒型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无特殊颗粒;粒型白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有特殊颗粒。  相似文献   
9.
袁复礼教授对中国地层古生物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遵仪 《第四纪研究》1993,13(4):320-329
袁复礼教授20—30年代对甘肃、新疆等省区的地层古生物研究做了开拓性工作,多有发现。本文阐述了他创立的几个地层单位——平凉笔石层、臭牛沟组、石钱滩泥灰岩(组)、大龙口层(组)、东红山层(组)、烧房沟层(组)、水西沟组(群)的意义,包括他对兽形爬行类化石的重大发现。同时,还介绍了他对甘肃东、西北部石炭纪地层以及准噶尔东部地层的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杨新孝 《第四纪研究》1993,13(4):330-334
本文翔实地记述了袁复礼、杨钟健两位学者在半个世纪中的学术合作和真挚友情,从而可见两位先生不仅是卓有建树的科学家,而且在道德风范方面也是足为楷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