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8篇
  免费   291篇
  国内免费   372篇
测绘学   538篇
大气科学   395篇
地球物理   158篇
地质学   755篇
海洋学   130篇
综合类   185篇
自然地理   116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龙感湖地区近3000年来的植被及其气候定量重建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依据龙感湖钻孔的孢粉及硅藻资料,探讨了该地区近3000年来的植被发展及气候变化,通过数值分析方法,重建了年均温及年降水的时间序列,发现气候波动存在的两个阶段,(依1.5kaB.P.前后划分)四个旋回(0.8ka的准周期)两个突变事件(3kaB.P)前后的冷暖急剧变化及1kaB.P的降温事件)。这些变化与敦德冰心及固城湖孢粉反映的气候波动有较好的一致性,具有全球变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3.
非均匀陆面条件下区域蒸散量计算的遥感模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非均匀陆面条件下的区域蒸散计算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文中首先在利用遥感资料求取地表特征参数 (如植被覆盖度、地表反照率等 )的基础上 ,建立了裸露地表条件下的裸土蒸发和全植被覆盖条件下植被蒸腾计算模型 ,然后结合植被覆盖度 (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与单位面积之比 )给出非均匀陆面条件下的区域蒸散计算方法。实测资料验算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文章最后利用该模型对中国北方地区的蒸散量进行了计算 ,并对该研究区蒸散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现代土壤和古土壤有机碳同位素对植被的响应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黄土高原古土壤碳同位素与古植被的关系是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对该地区现代C4/C3植被分布特征与现代土壤碳同位素组成之间的关系缺乏足够的了解. 初步研究了黄土高原主要植物及现代土壤碳同位素组成, 对比了现代土壤和黄土-古土壤序列的有机碳同位素组成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黄土高原现代植被以C3植物为主, C4植物主要来自适宜在暖湿条件下生长的禾本科植物(如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和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等). 森林土壤的碳同位素组成δ 13C值明显低于黄土塬面的碳同位素组成, 现代土壤的碳同位素组成与现代植被的分布是一致的. 根据此关系推断: 在相对暖湿的古土壤阶段(间冰期)C4草本植物比例增加, 在相对干旱的黄土阶段(冰期)灌木和C3草本植物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5.
人类活动对黄河中游高含沙水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许炯心 《地理科学》2002,22(3):294-299
以黄河中游干流和渭河、无定河的资料研究了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河流高含沙水流的发生频率的影响。人类破坏森林植被,大量拦截黄河上游清水来源区的清水基流,使得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增大,大规模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则使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迅速减小。近50年来黄河干流和一些支流的高含沙水流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用一个三阶段模式来概括,即20世纪50-60年代,由于人类破坏植被,使高含水流频率增大;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大规模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使高含沙水流发生的频率减小;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人类大量拦截利用清水资源,使高含沙水流的发生频率又复增大。  相似文献   
6.
土壤荒漠化越来越威胁人类的生存,因此,对土壤体脆弱性的分析研究,荒漠化现状、荒漠类型、荒漠化程度的评价,土壤荒漠化防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申扎地区属青藏高原南羌塘高寒草原区,具有典型的高原植被.根据水体条件、植被组成和地貌特征等,划分了7种草地植被类型和2个木本植物分布区.藏北地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高原植被面临严峻的破坏、退化和沙漠化环境,生物链严重失调,高原鼠兔由于几乎没有天敌而大量繁殖.对高原草地的破坏因素进行分析认为:高寒、冻融作用、地下水位下降、雪线上升和冰川萎缩、猖獗的鼠害、超载过牧是高原植被(草地)退化的主要因素,其中高寒、缺水、鼠害和超载过牧是最重要的原因.藏北申扎地区年降水量与年蒸发量比例为约1:9,湿地和植被供水系统受到严重损害,造成大面积草场萎缩,形成了环状草地退化带.藏北草地向恶化方向发展是不可逆的,根治鼠害,改良牲畜品种,提高经济效益,可以减缓草场退化速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1:25万地形图数据挖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洪泉  高莉等 《测绘通报》2003,(2):14-16,20
从地形图的属性特性方面对全国1:25万地形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提出地形图属性因子的概念,指出除境界外的其他属性因子是决定一个地区的地表自然条件的基本因素。在对属性因子进行量化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论述了基于属性因子的基本地表自然条件方面对不同制图单元进行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植被冠层多角度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峰  朱启疆 《地理科学》1997,17(4):346-355
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植被冠层多角度遥感研究的最新成果,分别讨论了二向性反射的正向模型和参量反演问题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的新进展。分析了卫星平台多角度遥感的应用前景及面临的困难,指出了未来多角度遥感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芒萁是华南退化坡地上最具代表性的先锋种、优势种和关键种,能够快速形成密集的单优种层片结构。与传统阻碍更新的观点不同,野外观察发现芒萁层片内仍有少数物种能够成功定居,被认为具有生态筛效应。文章通过设置4种芒萁层片处理(芒萁层片完全剔除-UR;仅保留地上层-AF;仅保留根毯层-AR;芒萁层片全部保留-CK),分别在不同处理下移植目标种幼苗并结合土壤性状,探究芒萁层片生态筛效应及其潜在机理。结果发现:1)桉林芒萁根毯层中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钠、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阳离子交换量均显著高于芒萁红壤层和裸地红壤;2)多数乔木种和草本种在芒萁根毯层保留时无法存活,仅荷木、桃金娘、梅叶冬青和野牡丹等目标种幼苗在保留芒萁根毯层处理(AR和CK)下能够存活与生长。这表明芒萁层片确实具有生态筛效应,且其关键在于根毯层的作用而并非土壤养分改善作用。理论上,芒萁层片(尤其是根毯层)与生态恢复的生物阈值突破密切相关,未来需要进一步解析芒萁根毯层的结构与功能。应用上,华南地区存在大量以芒萁为单优林下植物的人工林类型(如桉林等),在进行结构优化与林分改造时需注意芒萁的生态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