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不同倍性大黄鱼核仁数目银染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银染法对不同倍性(单倍体、正常二倍体、正常三倍体、雌核发育二倍体、雌核发育鱼子代三倍体)大黄鱼胚胎、仔鱼或成鱼的不同组织进行细胞核仁数目观察计数。结果表明,大黄鱼各种倍性个体细胞核仁数目与染色体倍性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且核仁数随个体倍性的增加而增加;非诱导雌核发育的大黄鱼细胞核仁众数与染色体组数相等(二倍体为2,三倍体为3),而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大黄鱼及其子代细胞核仁众数却比其相同倍性的非雌核发育鱼少1(雌核发育二倍体为1,雌核发育三倍体为2)。雌核发育鱼核仁数减少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大黄鱼不同发育阶段(胚胎、仔鱼、成鱼)以及同一个体不同组织(鳃、肾、鳍)的细胞核仁数目(众数)相同。因此,借助核仁银染法可以快速、可靠、简便地进行染色体倍性鉴定。而雌核发育鱼核仁数减少的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3.
以斑带石斑鱼与黑边石斑鱼为材料,胸腔注射秋水仙碱溶液,取全肾经空气干燥制片法制片。姬姆萨染色和银染,分析核型及Ag-NOR带,结果表明斑带石斑鱼的核型为2n=48、48t、NF=48。黑边石斑鱼的核型为2n=48、48t、NF=48。在最小一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上均具有明显的次缢痕。银染结果显示该次缢痕部位即为核仁组织者区域。  相似文献   
4.
通过观察栉江珧 (Atrina pectinata linnaeus)的未分化生殖细胞 ,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 ,精母细胞和卵母细胞 ,精子和卵子的形态结构与分布状况及核仁在卵成熟过程中的变化 ,对栉江珧生殖细胞发生及成熟过程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红尼罗鱼Reb TjIapja系1983和1985年从台湾引进。经细胞学和生化遗传分析,该鱼的染色体组型为2n=44,具有2对同源染色体携带核仁组织者(NORS),间期银染核仁数(Ag-NORs)在1—4之间;LDH同工酶酶谱为2—5条。与尼罗罗非鱼比较无特别明显差异a可认为是Oreochromisco mossamlicas与Oniloticas的杂交变异种。对其进行系统选育研究,获得F_5和F_6代红色个体比例分别提高到75.8%和80%,个体生长比原来提高10.83—16.74%和12.4%,群体产量提高13.72-26.54和24.13%。具有优良经济性状,成为我国淡水养殖的一个良种。  相似文献   
6.
许靖华 《第四纪研究》1992,12(2):179-180
由于他们所关注的是现代世界,所以HCSU、IGCP计划组织者们一开始就认为:在今后几十年甚至一个世纪内地质学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活动天地不大,因为地质过程是缓慢而渐变的,而全球变化研究计划则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今后几十年和几个世纪的环境变化上,因此没有理由认为以百万年为尺度的变化与今天的人类或下一代有多大关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PHA体内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及银染法研究真鲷和黑鲷的核型及Ag—NOR带。指出这两种鱼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48,2st+46t,NF=48和2n=48,4m+4sm+2st+38t,NF=56。两种鱼的核型中各自唯一的一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染色体)为典型的具次缢痕的染色体。银染结果显示该次缢痕部位即为银染核仁组织者区域(Ag—Nucleolusorganizer regions NORs),并表现出多态性。同时,在这两种鱼的中期分裂相中普遍观察到了NORs联合现象。此外,还讨论了这两种鱼的亲缘关系和鲷科鱼类中两个类群及其核型的分化问题,认为从细胞遗传学角度看,鲷科鱼类的两个类群在演化过程中是分支进化的。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的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行组织者”是一种提高教材可理解性的重要教学技术。它常被用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促进新旧学习材料的连结上。在地理教学中,恰当根据学习课题的特点.设计与呈现“先行组织者”.可在已知与未知、具体与抽象、简单与复杂、实际与理论之间为学生架设“认知桥梁”,提供同化新知识的“认知停靠点”,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迁移,从而达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三倍体太平洋牡蛎的快速活体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倍体生物诱导和特性的研究是水产养殖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多倍体生物由于其倍性原因往往不育,从而把用于繁殖的能量和物质转到生长方面,使其生长加快、个体较大,因而具有肉肥味美的特点和较高的经济价值.牡蛎多倍体研究是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在诱导方法、生长发育和繁殖传代等各方面均有研究报道[1~7].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