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地矿工作新秩序,本文对国有地矿企业的经营者(厂长、经理)这一特殊群体进行了分析。着重研究了新形势下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的问题。指出年薪制就是以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为单位确定经营者的报酬,这一周期通常为一年。进而阐述了为什么要实行企业经营者年薪制;企业经营者的收入应与职工工资完全脱钩;采用基础报酬加效益报酬的方法确定收入等等。并构想了实行经营者年薪制所需要的外部环境:建立经营者人才市场、经营者要能进能出、实行任职资格制度、建立风险机制、按劳动力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2.
胡芳 《河南地质》1996,14(2):155-160
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地矿工作新秩序,本文对国有地矿企业的经营者(厂长、经理)这一特殊群体进行了分析,着重研究了新形势下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的问题。指出年薪制就是以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为单位确定经营者的报酬,这一周期通过为一年,进而阐述了为什么要实行企业经营者年薪制,企业经营者的收入应与职工工资完全脱钩;采用基础报酬加效益报酬的方法确定收入等,并构想了实行经营者年薪制所需要的外部环境,建立经营者  相似文献   
3.
幂次法则是一个普遍存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界的现象,在都市体系中亦可观察到此一现象。过去的文献仅仅对于幂次法则现象进行了观察和解释,并未能完整地解释其形成的机制。本研究尝试由复杂理论中“递增报酬”的观念来探讨幂次现象的成因,采用计算机程序来仿真都市聚落体系形成的过程,并观察递增报酬与幂次现象之关系。该仿真包含了3 种不同的区位发展吸引模式,分别为相邻关系、规模吸引以及同时考虑规模与相邻的混合模式。计算机仿真显示:① 规模吸引与混合两种模式比相邻吸引模式能够更好地解释都市聚落的成长;② 依照递增报酬法则而仿真形成的都市聚落,与幂次现象呈高度相关。随后的数理仿真演算显示,幂次法则为一统计上的普遍现象,但在递增报酬等经济因素驱动下的都市聚落体系结构与真实的状况较为吻合。因此我们推测,递增报酬极可能是形成真实世界幂次现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郭腾云  董冠鹏  孙威 《地理研究》2011,30(10):1873-1881
借助Verdoorn法则,并将其拓展至区域经济研究框架,以京津冀都市区为研究区域,将其经济增长过程分为1995~2000年、2000~2007年及1995~2007年3个时段,采用Spa-tial Durbin Model和空间贝叶斯异方差回归模型将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纳入传统Ver-doorn法则的经验估计中,得到...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地理学与传统经济地理学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安国  杨开忠  谢燮 《地球科学进展》2005,20(10):1059-1066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藤田、克鲁格曼、维纳布斯等以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垄断竞争模型为基础,用不完全竞争、报酬递增和市场外部性等理念构建新的经济地理模型,掀起了一场“新经济地理学”革命。新经济地理学在理论基础、研究特点和方法等方面与传统经济地理学表现出明显不同,其理论创新受到经济学界和地理学界的普遍关注。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对它提出了同样引人注目的抨击。通过对新经济地理学与传统经济地理学进行比较,对一些重大理论假设、研究方法与特点进行简要分析,有助于廓清对新经济地理学与传统经济地理学之异同的正确认识,以期推动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应用以及新经济地理学与传统经济地理学领域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6.
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一切能为人类所利用的自然资源中,土地是最基本、最宝贵的资源,是世代相传的人类不能出让的生存条件和再生产条件。土地是自然产物,它的产生不受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具有数量有限性、沃度差异性、位置空间性、利用可持续性和属性两重性的特点。土地的自然供给数量是固定的和无弹性的。劳动的投入可使具有弹性的土地经济供给得以增加,但由于报酬递减规律的制约,导致土地经济供给显得有限,因此,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相对于其它资源而言,  相似文献   
7.
刘玉  蒋治  张可云 《地理学报》2023,(4):840-858
探讨制造业区位优势变化对劳动力空间流动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对优化中国制造业空间布局、提高劳动力空间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工业企业数据和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使用改进的偏离—份额法测算制造业相对区位优势的变化程度,揭示了中国制造业区位优势变化格局与制造业劳动力空间流动特征,运用条件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制造业区位优势变化对劳动力空间流动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 2007—2013年中国城市制造业区位优势上升总体上有利于吸引劳动力流入。(2)制造业区位优势上升创造的就业机会与就业报酬促进了劳动力流入,而对城市生态宜居性的负向效应则抑制了劳动力流入。(3)制造业区位优势变化对劳动力空间流动的影响因行业、城市、劳动力个体而异。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优势区位上升有利于吸引劳动力流入,劳动与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则相反;中西部城市、城市群外围城市、大中城市制造业区位优势上升能够促进劳动力流入,东部和东北城市、城市群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外其他城市、特大超大和小城市则相反;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偏低、省内流动、农业户口劳动力更倾向于流入制造业区位优势上升的城市。  相似文献   
8.
本刊声明     
<正>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经协商,《吉林地质》期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同时进入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凡本刊发表的论文,将同时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作者著作权使用报酬(包括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等各种使用方式的报酬)按作者与本刊的约定执行。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刊上述声明。  相似文献   
9.
中日城市化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杰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3):46-50,59
通过对中日两国城市化进程的比较分析,发现产业聚集、交通设施和要素流动等因素对城市化进程有重要影响。文章指出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和效率要高于小城镇,因此,大城市优先发展是中国城市化的必由之路。而且政府对城市规模的规划事实上是无效的,应减少对城市发展的控制。最后,提出了要优先发展大城市,增强要素流动性。引导城市间产业分工和聚集,加强交通网络尤其是城际快速交通的建设等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对新经济地理学的起源、发展、遭受的质疑及未来发展趋势做一简要的评述.经济活动的地理因素一直是许多经济学家、地理学家、规划学者以及区域科学家所关注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为假设前提,以数学建模为分析工具的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有了不断发展,但由于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模型在许多方面显得过于简单,受到了来自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的质疑和批评.有鉴于此,新经济地理学今后的研究除了考虑要素流动性、规模报酬递增、运输成本等关键因素之外,至少有3个可供未来研究的方向:扩展理论研究范围、加强实证研究、探讨新经济地理学的福利和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