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4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08篇
自然地理   10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充分肯定我省土地整理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耕地保护和造地改田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大力配合支持下,我省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至2004年底,全省通过土地整理等方式建成标准农田1194.38万亩,新增耕地达182.07万亩,为我省连续9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提供了重要保障.核拨土地整理折抵指标131.09万亩,使用折抵指标批准的耕地104.26万亩,占全部批准建设占用耕地179.27万亩的58%,大大缓解了我省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严重不足的矛盾.同时,通过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提高了耕地质量,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通过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改善了农村的交通环境、生态环境、生活居住环境,开辟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财源,壮大了村级经济,为村民办了一些实事、好事,既调动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又增强了村级班子的凝聚力,促进了农村基层建设.  相似文献   
2.
3.
周月梅 《福建地理》2005,20(2):7-9,18
本文以福建省诏安县草子坝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建立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基础数据,分析不同高程、坡度、土地利用现状和距离道路、居民点的远近,特别是道路、建设、陡坡开垦种果等与水土流失的关系,为相似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1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的问题1.1平房户型多且分散建筑容积率低莒县农村居民点户型中平房比重高达98.6%,二层楼房占1.1%,三层及以上户型仅占0.3%,建筑容积率低,单层平房占到98.6%,分布分散,有10个乡镇的农村居民点密度低于日照市平均水平。农村居民点用地“平面扩张有余,立体利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样本区域农村居民点布局及土地利用特点的研究 ,从丘陵山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 ,提出两种土地整理模式 :一是农林综合开发整理模式 ,即居民点闲置土地的复垦利用与抛荒地利用结合 ,与山地区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工程结合 ,进行退宅还林 ;二是新村建设整理模式 ,即由政府对新村统一规划 ,供给道路等基础设施 ,引导农民集中建房的“政府引导型”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 ,并对重庆市渝北区新春村的新村建设的运作和效益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性评价与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性评价与分区是编制农村居民点整理规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该文以广东省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广东省20个地市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性进行评价与分区。结果表明:广东省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性差异显著,优先性指数介于0.1271~0.7770,广州、佛山和中山为优先整理区,珠海、汕头、惠州和东莞为重点整理区,梅州、江门、湛江、茂名、肇庆、潮州和云浮为适度整理区,韶关、河源、汕尾、阳江、清远和揭阳为生态型整理区。最后根据各分区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整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衡阳南岳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合理布局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推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给建设用地供给和耕地保护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农 村居民点用地普遍散乱、粗放的现象为挖掘现有建设用地潜力,少占耕地提供了可能。以衡阳南岳区为例,应用GIS 空间分析与景观指数分析等方法,在分析社会经济、自然地理和生产环境三方面的主要因素对南岳区农村居民点 用地布局的影响后,提出引导南岳区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居民点空间优化重构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中国湖北省鄂州市为研究区,从人的生存生活需求出发,构建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估鄂州市宜居性高低;通过网络分析法构建城乡人口流动网络,发现乡村人口流动规律。在此基础上,综合宜居性和人口流动强度的组合特征进行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结果表明:(1)鄂州市整体宜居性较高,其中,生存保障功能差距较小,而生活服务功能和生活提升功能差距较大;(2)人口按照主城区、所属镇、附近优势城镇的优先顺序流动;城镇辐射范围有限,现有的点轴结构不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亟需发展中心村、一般村、基层村形成完整的乡村结构,带动全域发展;(3)基于乡村宜居性和人口流动强度将居民点划分为搬迁撤并类、城郊融合类和集聚提升类(中心村、一般村和基层村)。该研究可重塑乡村发展核心,完善乡村结构,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为人口快速流动区乡村聚落重构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农村居民点用地是非农业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居民点用地管理,对稳定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农村宅基用地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胚的途径,聊城市国土资源局分别对莘县、茌平、东阿、东昌府区4个县(区)有代表性的12个村庄的农村宅基用地问题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几种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模式类型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模式,是指在一定发展阶段不同地区产生的具有代表性的作业模式、组织模式和资金筹集模式的综合。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1迁村并点型(建立中心村或撤乡并镇)该模式是针对各农村居民点用地经营方式分散的现状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村镇建设模式。即为集约使用村镇建设用地、资金,综合布局与集中使用基础服务设施,以一定地域范围内区位条件优越、实力强的村庄为中心,合并迁建其邻近的村庄,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功能齐全的新的聚落形式或以某种产业为主导的组团式布局,如达到一定规模,可以设立乡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