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虾蟹海产品香味的前体物质在加热前后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对虾和蟹肌肉中的糖原和不饱和脂肪酸在加热前后含量下降,糖原是Maillard反应的基础物质.不饱和脂肪酸是虾蟹肌肉香味中羰基化合物的前体物质。虾蟹肌肉中主要积累的核苷酸成分AMP在加热后减少,而肌肉提取物中的游离氨基酸和结合氨基酸,特别是疏水氨基酸含量均增加。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4~2006年杭州主城区环境空气监测资料,研究了O_3、NO_2和CO浓度的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杭州主城区3年的O_3、NO_2、CO的年均浓度都不大,分别为40、60、1400μg·m~(-3).四季中O_3、NO_2和CO浓度相差较大,O_3是夏季高冬季低,NO_2和CO则是秋季较高,夏季较低.O_3、NO_2和CO浓度日变化也很明显,其中O_3是单峰形态,NO_2和CO为双峰形态.不同天气条件下O_3与烃类的关系研究表明,晴天时烃类浓度减少,O_3浓度明显增加;阴天时O_3浓度较低,烃类浓度较高,它们的变化不大.白天和夜晚不同风速时O_3、C_2-C_(12)的浓度变化不同,白天风速增大时C_2-C_(12)浓度减小,O_3浓度增加;晚上无此变化.  相似文献   
3.
利用美国环保局开发的第3代空气质量模式Models-3,对珠三角地区一次热带低压影响下的高臭氧空气污染事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一系列的一次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减试验,探讨了不同的一次污染物排放情景,即采取不同的空气污染物的调控情况下,对珠三角地区低层臭氧生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热带低压影响下,要降低珠三角地区的日臭氧峰值,需采取的主要调控措施是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或者随着氮氧化物的增长,相应增加生物源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易挥发有机化合物)的排放,以维持较高的VOC与NOx(氮氧化物)的比率。  相似文献   
4.
该文讨论了1991年8月下旬至11月上旬在浙江临安大气污染本底站(属WMO)所监测的微量气体SO2、NO2和O3浓度分布特征,微量气体化学转化过程对气溶胶浓度的影响,同时还讨论了空气质点轨迹特征和风向对上述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临安站微量气体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有明显的日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影响到气溶胶浓度的分布。  相似文献   
5.
北京秋季地面O3的一维模式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一维光化学模式,基本模拟出静稳天气条件下2001年9月9日北京几个主要大气污染物种:O3、NO、NO2、CO以及SO2的日变化特点,并解释了影响O3及NO、NO2、CO和SO2日变化的控制因子作用。初步分析认为,地面O3对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的变化很敏感。NMHC的增加或减少,将会造成O3的明显改变。造成9月9日夜间20:00~23:00一次污染物NO、CO和SO2浓度急剧升高的原因是由于夜间大气层结稳定情况下,大气的垂直扩散减弱,污染物在底层积累造成的。由于实际大气中,影响O3生成和损耗的机制很复杂,同时大气的平流输送是影响O3及其他污染物分布的重要因素,用一维模式虽然能够揭示出影响O3变化的几个因子的作用,但要深入分析O3产生和消耗机制,还需要用三维模式。  相似文献   
6.
光化学臭氧日变化特征与其前体物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应用大气光化学模式研究了日最大臭氧体积分数及其出现时刻与其前体物NMHC、NOx体积分数及NMHC/NOx比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日最大臭氧体积分数(ψ03max)脊线位置(EKMA图,Empirical Kinetic Modeling Approach)的关键因子是NMHC成份组成比例;日臭氧体积分数达到最大值需要的时间(τ03max)与NMHC/NOx比值及NMHC成份组成比例有关,与NMHC、NOx体积分数关系不大。此外,利用该结果解释了近20a北京日最大臭氧体积分数出现时刻具有不断提前的变化趋势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大气中氢氧根(OH)自由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艳玲  许黎 《气象科技》2002,30(5):262-265261
目前,随着GHGs ( 温室气体) 排放的增加,气候的变暖,对大气OH自由基的研究开始越来越重要.文章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OH自由基的研究成果,对OH自由基进行的模式计算表明工业革命前OH自由基的浓度基本沿赤道对称,近年来OH自由基的浓度北半球高于南半球,总的变化是OH自由基的浓度升高了.对OH自由基浓度进行的直接测量表明OH自由基浓度的变化范围是106~107 mol*cm-3.  相似文献   
8.
中美大气化学联合考察实验结果的初步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临安区域本底站观测资料分析结果得出,中国中纬度地区秋、冬季O3及其前体物NOx等浓度偏高,可以对农作物和地表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观测结果表明:近地层大气O3浓度主要决定于地面总辐射量控制下的光化学反应过程;O3的生成受到前体物NOx的控制,但O3与NOx存在着明显的非线性关系.从PEM-WESTA和B的实验及1995年的观测资料表明,O3的生成效率随着NOx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尽管O3的生成速率秋季比冬季的大,但由于秋季较高的NOx抑制了过氧基的生成,因此冬季O3的累积量几乎可以和秋季相比拟.在临安观测的NMHC和NOx的比值比国外同纬度地区测值要大.这说明在临安本底站O3的光化学生成中,NMHC不是控制物种.从而提示我们,在这些季节临安O3光化学产物能够被NOx浓度所控制.中美大气化学联合考察(PEM-WEST-B)实验期间,台湾省的卡盯站SO2的平均浓度为0.29ppb,O3的平均浓度为42.2ppb,可以认为此值为低纬度海岛的本底值.1994年PEM-WEST-B实验期间临安站的观测资料和台湾省的卡盯站资料相比,临安站SO2的浓度约为卡盯站SO2浓度的50倍左右,从而可以看出人类活动对大气本底的显着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EKMA曲线制定光化学烟雾污染区域总量控制方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O3是二次污染物,故以往对一次污染物的控制方案不能直接用于对O3的控制。利用EKMA曲线,通过控制光化学烟雾的前体物NOx和HC来控制O3的日最大浓度,从而达到对光化学烟雾进行总量控制的目的。以光化学污染较严重的兰州西固区为例,列出了光化学烟雾的反应过程和有关参数,并详细地说明了EKMA曲线的制作过程和使用方法,从而解决了前体物排放量与大气质量之间的关系,为总量控制提供了NOx和HC的削减方案。模式计算结果表明,削减方案使最大O3浓度显著降低,达到了国家标准。最后,结合经济技术的可行性,确定出最优的削减方案。这是我国对O3进行控制的首次尝试,有关的计算结果已被环保部门采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