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外业测绘单位的新特点,指出了实施“人本管理”的重要性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旅游管理专业是1998年新设置的高校本科专业,受学科专业特点和旅游职业需求的影响,其课程知识与传统的学科专业相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此,其课程知识的构建,需要深入认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知识的特点,建立起"科学-人本观"的构建价值取向,并充分唤醒教学参与者的主体意识,发挥课堂对课程知识的构建作用.  相似文献   
3.
陆静 《地理教学》2013,(4):7-11
正教学研究就是教师以研究的视角看待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善于观察、思考发生在工作中的现象,梳理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开展研究,改进教学。有了对教学研究的兴趣,教师的职业生涯会更加有滋有味。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追求的目标,也是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立足点。  相似文献   
4.
“海上山东”建设战略实施以来,成就斐然.随着海洋产业经济发展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树立正确的海洋发展观,正确处理人与海洋的内在关系,走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是人类发展经验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发展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5.
基于人本原理的旅游社区居民激励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居民的支持直接关乎地方的旅游形象甚至关乎旅游业发展成功与否。从人本原理和双因素理论出发,得出:要调动和维持居民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诸如让居民监督旅游业发展、为社区建设服务等保健因素,以防止不满情绪的产生。但更重要的是要利用诸如参与规划制定、参与管理决策、鼓励居民持股、为居民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培养居民自豪感等激励因素去激发居民的工作热情,努力工作,创造奋发向上的局面,因为只有激励因素才会增加居民的工作满意感。并且认为在今后的旅游业发展实践中,应开辟新的途径,让居民真正参与到旅游业的发展中并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到后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中, 人类的信息传播模式进入自媒体时代, 在地图上表现为制图用户向大众或地图爱好者转移, 地图的精确性不高、表达方式多样化。微地图是其中的一种, 旨在改善传统地图表达和大众地理空间认知的矛盾, 改进自媒体时代地图用户的主观信息表达, 突破传统地图仅从有限、规范化的角度和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表达的局限。首先, 针对微地图的3个特点, 在后现代哲学的视角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给予解释; 然后,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体验人本观、原型范畴论和去中心论等后现代哲学方法论, 对传统地图的空间认知、信息分类、制图表达等基础问题进行批判性分析和重构, 形成具有后现代哲学特点的微地图概念框架;最后, 通过实验验证了微地图存在的可能性及其后现代属性。  相似文献   
7.
8.
中国老龄化正在加速发展,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特别是机构养老社区的人本化构建。本文通过系统化梳理和分析美国先进案例和实践经验,甄别出其机构养老社区空间发展的四个新动向:①在区位选择上,趋向于分布在气候舒适和景观宜人的地方;②在空间融合上,趋向于嵌入具有高城市性(urbanity)的大型养老社区;③在内部规划上,趋向于功能分区弹性化和适老设计人本化;④在投融资模式上,趋向于投资多元化特别是PPP为主体的公私合营化。借鉴美国机构养老社区的空间发展新动向,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响应和学术启示,以期为中国机构养老事业的优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作为发达国家的典型代表,日本在交通体系的规划布局比较完善,已经形成了快速便捷、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结合笔者去日本考察的实际经历,总结了日本在交通路网结构、快速轨道交通的布局、交通换乘、交通工具的人性化设计以及交通规章制度方面的先进经验。并结合中国交通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今后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几个主要方面,为中国的交通体系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愿景下的文化与空间有机融合的地理途径与机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建明  林静 《地理研究》2016,35(11):2001-2014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竞争力日益依赖于以科技为支撑的硬实力、以人才为源泉的智创力和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以及能吸引并承载这些关键要素的多尺度创新空间。这些空间既包括有利于产生和激发创新的地方或场所,又包括叠加交织在这些场所中能促发各种思想交流碰撞、各类社会关系构建的文化氛围和生态系统。因此,如何使文化作为一个关键要素根植于空间,进而打造出具有文化品位且能生产新文化的地方,正逐渐成为亟须研究的核心议题和学界所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首先基于对中国新愿景的解读和文化本质的辨析,呼唤中国迫切需要形成一种与其大国综合实力相匹配的新文化;之后,基于历史发展透视论述了如何通过文化根植打造新地方,以提升城市和国家的竞争力;最后,本文强调了地理学人应高度关注有关文化与地方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新研究命题,以在这个以人本化为导向,追求舒适宜人性、城市性、流动性、通达性、人文性和安全性的时代,进一步优化创新空间并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回应这一召唤,地理学需要扩展其研究视角,在继续关注宏观区域分析的基础上,更加着眼于微观空间/地方打造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